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係裏要求所有申茂邇的學生們,都重新選導師。
每個學生,可以有一個適應性過渡期嚐試。
這個適應性過渡期嚐試,是給予學生們的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們有一些時間,進入其他導師的科研組,感受一下氛圍,看自己能不能適應。
學生們可以在進入一個導師的科研組一周,感受氣氛後,繼續進入其他導師的科研組,繼續感受,每個科研組大概一周時間,看究竟是哪個最合適,最後,做出選擇。
在學生們的學期結束前,每個申老師的學生,必須口頭上和新的導師達成意向,把意向報到係主任那裏。
如果沒有達成意向的,係裏會考慮調劑和統籌安排。在過年前,把最後決定的每個學生的新的導師,名單公布張貼,公示在係裏。
老師們的寒假,一般比學生們的寒假,要開始的晚。老師們會繼續在係裏工作,完成學期的掃尾工作。
江天毅和胡廣言商量,接下來,究竟選誰做導師。
雖然現在江天毅隻花費了近兩年半的研究生學習,他的論文數量和質量,其實已經達到並超越了可以博士畢業的水平。
申茂邇在這學期開學前,就已經向係裏申請了,允許江天毅三年以博士學位畢業,可是,隨著他猝然病倒,這個申請,目前擱置在了係裏。
江天毅並不知情,申茂邇本來是打算係裏同意了之後,再對江天毅說的,可是,他病倒後,成了植物人,也無從和江天毅說起。
胡廣言的論文數量和質量,還不夠博士畢業,需要可能再一年的積累,能夠讓他差不多四年以博士學位畢業。
胡廣言正在和高沛珊熱戀,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和高沛珊在同一個科研室,所以,他對江天毅說,他想去施慕華的科研室。
江天毅並不非常看好施慕華,他一直覺得他和施老師,有些哪裏說不清楚的隔閡,可能是他以前對高沛珊非要以行政手段來跟他組隊,他很反感有關。
他總覺得,作為高沛珊的導師,施老師當時,如果能站起來,挺身而出,可以避免這個不公平。
雖然後來高沛珊的競賽項目,也得了獎,但是,那確實是,傷害了申老師科研組。
如果不是高沛珊非要組隊,江天毅和胡廣言,可以拿申老師的科研項目的第一期去參加研電賽,肯定也能獲獎,而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他們可以拿申老師的科研項目的第二期去參加研電賽,這個第二期,和第一期項目非常的不同,完全可以單獨重新參加研電賽。
高沛珊和施老師,受益了,申老師卻是被損傷了利益。
所以,江天毅總覺得,他和施老師,親不起來。
可是,自家兄弟胡廣言想要去跟施老師,江天毅也就勉為其難,支持一下,也準備就去嚐試一下,跟施老師。
對他來說,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論文數量和質量,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的要求,他跟任何一個導師,都隻是走走過場,並沒有太大實質性的差別,因為,他已經不需要接下來的這個導師,給他指導了,申老師,已經完成了江天毅的博士培養過程。
他,自己認為,自己的博士導師,就隻有一個,申老師。
不管怎樣,江天毅還是想要支持一下胡廣言。
他們兄弟倆,有許多合作,最好還是繼續跟著同一個導師。
江天毅和胡廣言,來到施老師的學生科研室,做為期一周的適應性過渡期嚐試。
江天毅把自己平常工作的一台台式機電腦,在周末,就搬到了施老師學生的科研室,找了個角落沒人的座位,坐下了。
他習慣了在台式機上做許多工作,台式機的電腦配置,運行效率等,比他的私人筆記本,要高很多。
在申老師組裏,每個科研的學生,都分配了一台台式機電腦,大家都沒有設置密碼,方便大家資源共享,如果有人要跑程序,需要多台電腦的資源,那麼,這個學生,可以使用任何一台暫時沒人用的電腦。
大家的科研進度報告,論文草稿等等,在給你分配的電腦上,隻要你沒有專門對文檔額外加密,就是默認了共享權限,任何學生登入後,是可以看到這些文件的,這樣可以提高大家的合作程度。
江天毅沒有設置任何的加密。他一向非常歡迎申老師的其他學生,與他合作。
胡廣言嫌棄這個角落,離高沛珊座位太遠,就瞅準了一個在高沛珊附近的座位,這個座位上的學生,是碩士一年級,上課為主,剛好又是期末,經常不來,胡廣言就隻帶了自己的私人筆記本電腦,沒有搬台式機過來。
這天周三,江天毅他們幾個來施老師組裏適應性嚐試的申老師的學生,參加了施老師科研組的每周一次的組會。
江天毅非常震驚,他發現,自己做的東西,怎麼被施老師的一個博士學生,在組會上講。
連裏麵用到的試驗參數,二十幾個他當時費勁調好的參數數值,都是一模一樣。
這些參數,不是那麼容易調整的,他當時,做了許多的實驗,排查,尋優,才最終把最優數值確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