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 馬車(1 / 3)

司空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最初想到的,是跟他差不多大的兩個姐妹。但她們都已經出嫁了,夫家的家境都普普通通,沒有餘力照應山上的孩子們。

再者說,“娘家”負擔太重,也會影響夫家對這些姐妹的看法。女子處世本就不易,司空也不想讓她們背負太多壓力。

跟他一樣在寺廟裏長大成人的兄弟,有兩個跟著鏢局去了外地謀生,還有兩個做著小本買賣,也都是勉強糊口的程度,又有家人要養活。

算來算去,也就是司空一個光杆兒,生活上的負擔還輕一些。

這些事,他不能強求別人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都是要先管好自己,才有餘力去考慮別人。

他現在的生活,自覺有一些餘力,那他就多做一些。

司空在院子裏來回走了走,心想以後要提醒金小五一句,巡街的時候往這裏多走兩趟。還有左鄰右舍,也要囑咐囑咐。

杜娘子若是能答應下來,司空倒是可以給她們出出主意,比如做一些被罩,或者方便結實的背包一類的東西去街市上寄賣……

司空想了一會兒,又覺得他最好還是別指手畫腳了。這世上的事,最忌諱的,就是外行去指導內行。繡莊的生意要怎麼做,能不能做起來,他還是先聽聽杜娘子怎麼說吧。

司空正思忖顧婆子要怎麼勸說杜娘子,就聽門外傳來女人家說話的聲音,其中一個是顧婆子,另外一個則陌生的很。

司空連忙走過去拉開院門,果然見顧婆子身後帶著一位三十出頭的婦人,背著包袱,身邊還跟著一個怯生生的小姑娘。

司空愣了一下,沒想到顧婆子效率這麼高,直接就把人領回來了。

不過這事兒想想也好理解,杜娘子是打著投奔親戚的主意來的,她辛辛苦苦給陳大郎夫婦倆做牛做馬,隻求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結果就讓人在夥計的眼皮底下把她女兒給抱走了。可見這夫婦倆把她們娘兒倆忽視到了什麼程度。

但凡能在外頭找到一碗飯吃,杜娘子都不會再留在陳家了。

司空詫異了一下,也就接受了,覺得這樣也好,他這馬上就要走了,家裏有杜娘子母女倆做伴兒,總好過顧婆子一個人。

司空請人進來,就開門見山的問她帶著幾個小女孩兒做繡活兒行不行。

杜娘子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婦人,看外表是個溫和樸實的人。

司空就先放下了一半兒的心。他那幾位妹妹漸漸長大,總要有個女性長輩來指點一些生活經驗,這位杜娘子看著不是什麼刻薄刁鑽的性格,何況還有顧婆子在旁邊看著,她的品性司空是信得過的。

杜娘子大概是覺得司空問到了她擅長的事情上,眼睛都亮了,急忙表態,“城裏的綢緞莊都收繡活兒,價錢各有不同,哪怕是沒做過活兒的,練一練,慢慢也就上手了。奴家以前也在繡莊裏做活兒,這些事,能做!”

司空就說:“這門小生意要怎麼做,你慢慢想一個章程。回頭也算一算本錢,到時候是我們各自出一半兒本錢,還是我這邊出本錢,你出技術……你算一算,怎樣安排你覺得合適。”

杜娘子有些緊張,連連點頭。

司空這樣說,也是想考察一下杜娘子的管理能力。他希望這女子在經曆過一番變故之後,能剛硬一些。否則這家裏老的老,小的小,擎等著挨欺負了——就算他能照應,但他不會時時刻刻留在家裏,總有他顧不過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