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糾結的貓(1 / 3)

2018年10月份。

四穀市往北走到底的老城區,一條沒有橋梁,綠水幽幽的長河橫在居民區和旅遊景點中間。

附近有個說法,河不是河,而是眼。

見證時代變遷,頑固對抗變通,保守對抗開拓的眼。

二十年前,河兩端住的全部都是安於現狀,墨守成規的家庭,後來隨著四穀市旅遊行業發展,開發商拿出高額的拆遷補償挨家挨戶征收房屋。

沒人願意和錢過不去,四穀這座小城老齡化嚴重,經濟落後需要靠遊客帶動,所以大部分居民同意拆遷。

慢慢的,河的一端陸續拆除,建立起充滿古樸特色的景點吸引外地遊客。

另一端以幾家為首堅決和開發商鬥到底,他們不同意拆遷,活在深巷的理想鄉,享受有什麼事喊一嗓子就能和鄰居呼應,每天練嗓遛鳥下棋,曬曬太陽回憶巷子裏發生的故事,不知不覺心靈和身體隨著四合院的青磚灰瓦一同老去。

下完三天秋雨,巷口磚牆貼滿暈開字跡的小廣告,交纏的天線擋住四四方方的天空,剛好形成陽光撒下的網。

早餐攤擠在兩側,攤主盛好熱乎的豆腐腦,十年如一日販賣鄰裏愛喝的味道。

吃完飯的大爺們單手拎著鳥籠腳步悠哉,遇到熟人停下腳步,笑著問候一句“吃著呢?”或“送孩子上學?”。

還沒睡醒的學生被家長拍了一下,趕緊放下油條,努力睜開眼乖乖叫道“爺爺早上好。”

自行車想要穿過人群隻好發出“叮叮”的鈴響,比起他來電動車更習慣吆喝一嗓“讓一讓”。

人們說笑著,為了躲避交通工具散開再聚攏。

這份熱鬧由近及遠,往裏走四合院早起的人家打開大門。

幾個老太太拿出圓凳碰頭聊天,聊到開心,不忘叮囑身旁玩鬧的孩子們千萬別跑遠。

還有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單純喜歡出門坐著,目光放向眼前窄窄的紅磚過道,時不時抬頭剛好捕捉到不知道誰家飄向半空的炊煙。

沒人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時間在這裏好像有意放慢,允許人們經營柴米油鹽卻安逸自得的生活。

馬丁靴,牛仔褲,淺咖長款外套,女人右手拎了包子,左手抓著手機有意微微低頭。

她的腳步聽到兩位婦女談論的內容才舍得放慢速度。

“老文他孫女要回來了。”

“文祈月?!”

“對對,就是她!不孝女!”

“聽誰的說的?”

“老李兒媳婦不是中介嗎?文祈月來電話打聽咱這邊四合院的房價,看來準備回國賣房子了。”

文祈月三個字在嘴邊咀嚼了一圈,傅懿寧下意識握緊手機,心裏明明有個聲音催促她繼續走,可雙腿不聽使喚。

一念之差的猶豫,她被其中一位婦女叫住,“寧寧?”

傅懿寧心裏咯噔一聲,她快速調整好情緒,淡粉色的唇角揚起微笑,回頭禮貌打招呼,“邱嬸,朱嬸,好久不見。”

兩位婦女急忙站起來,臉上呈現驚訝,被叫邱嬸的婦女上下打量傅懿寧,半天才問:“你怎麼回來了?”

眼前亭亭玉立的傅懿寧外貌到穿著,完全不像從小在巷子裏長大的姑娘,朱嬸臉色不太好看,想起自家平庸的女兒,難免陰陽怪氣道:“還能回來幹嘛?和王曼談房租唄。”

王曼家裏一共兩套四合院,一套在河對岸早就拆遷了,另一套就在邱嬸家隔壁。

趕上旅遊業勢頭強勁,王曼托人找關係,她拿拆遷的錢在景區買了兩套門頭房,現在天天在家裏等人交租,好生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