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1 / 2)

卯時,天剛微亮,陽城城頭上充做守軍的災民尚在睡夢中,忽被一陣嘈雜聲驚醒,先是不明所以的罵了幾句粗口,在看清周圍環境時才猛然想起自己現在的職責,一愣之後第一反應便是看了看離城頭不過數十丈遠的飛龍騎,在發現無異樣後鬆了口氣,這才打著哈欠一臉不耐的伸頭往城下看去,這一看之下魂似被嚇沒了般直了眼,半晌不知是誰先顫著聲吼了一句:“糧……糧食!”而後整個城頭都沸騰了,也不管自己站在城頭是為的什麼,統統扔了手中的武器拚了命的往城下跑,若不是城頭太高,恐怕都要直接跳下去了。

這城頭一亂,城中不明所以的百姓自是驚慌萬分,可在弄清楚事情始末後也瞬間一掃死寂的模樣,拖家帶口的將家中能乘糧食的器皿都翻了出來,紛紛朝城門口湧去。

在魯青得到消息時整個陽城已經失控,城門大開,城中數萬百姓黑壓壓全擠在城門口,個個臉上興奮異常,看在眼裏的魯青整張臉都黑了,暗道了聲不好,拔腿就往馮行柳的住處跑去。

在找到馮行柳時就見他神色莫明的立在院中空地上,微瞥著眉,神情似悲又喜,又帶了幾分沉重。

魯青不知為何突然升起一抹不祥預感,粗獷的臉上浮起一抹不安,下意識的叫道:“首領,城中……”

魯青話未說完就被馮行柳打斷,淡淡道:“我都知道了!”

魯青一愣,而後道:“那我們……”

馮行柳不語,低下頭拂了拂有些髒汙的衣衫,一邊走一邊風清去淡道:“走吧!已經有人恭候我們多時了!”

馮行柳到達城門口時所有災民幾乎全部湧到城外去了,整個城中一片狼藉,隻餘三三兩兩腿腳不太好的老者或失了父母年齡尚幼的孩童,馮行柳看在眼中,麵上忽然湧現一抹極為複雜的神情,半晌長長一歎,快步上前伸手扶著一位腳步蹣跚似是隨時要摔倒的老太太,輕聲道:“陳阿婆,慢點,莫要摔著了!”

那陳阿婆雖是年齡大了,腿腳不太好但記憶卻是極好的,看著馮行柳一愣,而後不好意思道:“馮大人……這可如何使得!”

馮行柳微微一笑,道:“不妨事的陳阿婆,讓我扶您出去!”

陳阿婆唉唉的連叫了幾聲,有馮行柳扶著,步伐穩了些不說,速度也快了些,在出了城後馮行柳又扶著陳阿婆在一處粥棚前排隊得了些米粥,扶著陳阿婆在路邊坐好這才一整衣衫,行到龍清竹和安平麵前,雙膝跪倒,抱拳沉聲道:“罪臣襄州刺史府長史馮行柳拜見睿王千歲!”

將方才一切看在眼中的龍清竹也未著急讓馮行柳起身,先是略有深意的將馮行柳打量了片刻,這才道:“馮大人請起!”

馮行柳聽罷仍未起身,忽然抬起頭直視龍清竹,大聲道:“請王爺將罪臣抓捕吧,陽城暴亂一案,的確是微臣幕後主使的!”

這句話一出口,饒是有了心理準備的龍清竹二人仍是不可避免的變了神色,先是對望了一眼,龍清竹道:“那就委屈馮大人了!”說罷冷聲道:“抓起來!”聲音剛落,便有兩名飛龍騎將士上前將馮行柳抓捕了起來。

營帳內,龍清竹麵色凜然的看著跪在地上的馮行柳,冷聲道:“馮大人,將事情的原因經過一一道來吧!”

馮行柳仍是那一身有些髒汙的衣衫,雖是做為罪臣跪倒在地,但麵上卻沒有一絲的羞愧之色,反而帶了些悲壯的神色,緩緩道:“想必吳刺史已經跟睿王殿下說了,那狗官說的沒錯,此事是我一開始便謀劃好,將他騙出刺史府,各鄉縣巡視,然後伺機起事!”

龍清竹知道有下文,雖是滿臉怒色,但仍是隱忍著未發,聽馮行柳繼續道:“隻不過如此做並非馮某有私心,而是一心報效著朝廷,實在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一切還要從六年前說起,六年前我被朝廷派任襄州,任襄州刺史府長史,事先曾聽同窗說過,襄州刺史吳大人原先是征戰沙場十餘載的將軍,雖不是百戰百勝,但也是驍勇善戰,極有謀略,隻可惜因昭華十九年一場剿滅叛軍的戰爭受了重傷,才退下來當了襄州刺史,微臣雖是一介書生,但自小崇敬這些保家衛國的將士,一聽是在吳大人手下任職,便是連鮮血都沸騰了起來,在上任後發現吳大人的確是為人耿直,賞罰分明,做事極其利落果斷,微臣雖隻是個六品小吏,但吳大人並未看輕微臣,而是經常與微臣商議,更甚者時時秉燭夜談,微臣幾乎以為是遇到了知音,隻可惜後來無意間遇見的一件事,將微臣滿腔熱血都澆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