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楊嗣昌一到襄陽,就拋出他策劃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戰略。會師十萬,並檄河南、四川、陝西、鄖陽諸撫鎮將領,分扼衝要,主要任務是全力圍剿張獻忠和李自成。起初,張獻忠不了解情況,接連失利,非常被動。
後來通過情報摸清了官軍底細,張獻忠說服羅汝才,兩軍聯合,加強了農民軍的力量。農民軍“以走製敵”、“避實擊虛”、出沒無常的戰術對付官軍。同時,張獻忠加強了情報工作,派出很多機靈的軍士扮成商人小販,四處探聽消息。
老百姓也常把官軍的動向告訴農民軍,還常給張獻忠的隊伍做向導。因此,能及時掌握敵情,迅速采取軍事行動,打得官軍措手不及。然後迅速轉移,使官軍摸不清農民軍的去向,難以追擊。
官軍的主力部隊不是撲空,就是遭到埋伏而損兵折將。但是,農民軍被困在官軍的包圍圈裏非常不利,隨時都有被圍殲的危險。
數月後張獻忠在枸坪關被左良玉擊敗,率部突入四川。入川途中,在太平縣的瑪瑙山又受到鄭崇儉和左良玉的夾擊,傷亡慘重。接著又受到湖廣軍、四川軍和陝西軍的追擊堵截,農民軍連受重創。
退居興安歸州山中,又被左良玉等軍圍住,農民軍陷於困境。為此,張獻忠利用楊嗣昌和左良玉的矛盾,派人攜重寶賄左良玉,說:“正是因為我的存在,朝廷才重用你,你的部下亂殺無辜,朝中早有人看在眼裏,如果我不在了,那麼離你死也不遠了。”
左良玉鬥誌鬆懈,張獻忠乘機收聚散亡,在山民的幫助下,走出興安,與羅汝才等部會合。張獻忠又利用四川巡撫邵捷春和楊嗣昌之間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寧。邵捷春根本沒有想到農民軍如此神速,官軍一觸即潰。
農民軍突破新寧防線後,順利地進入了四川。農民軍的入川,打破了楊嗣昌的圍剿計劃,並在軍事上也從防禦轉入了進攻。楊嗣昌剛愎自用,滿以為官軍已把張獻忠、羅汝才等部包圍在鄂、川、陝三省交界地區,勝利在握了。
但實際上是麵對軍令,從總督到將帥。再到士兵。幾乎是無人去執行。張獻忠盡量避免與官軍打陣地戰,而采取“以走製敵”的策略,一晝夜能行三百餘裏,快速流動,常常把官軍搞得顧此失彼,腹背受敵,疲於奔命。
楊嗣昌眼看無法消滅農民軍,就采用“招撫”辦法,妄圖分化瓦解。楊嗣昌宣布赦免羅汝才罪,歸降者授以官職,唯不赦張獻忠,有能擒獲張獻忠者賞萬金,封侯爵。但第二天楊嗣昌駐地的牆壁上就出現“有能斬督師來獻者,賞銀三錢”的布告。農民軍針鋒相對的回擊,使得楊嗣昌非常沮喪,並懷疑左右都私通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