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穀之素日裏隻覺得自家門生雖勤勉,但天資卻不夠。
往常沈穀之傳授弟子技藝之時,通常隻有其本門大弟子容守心能領悟《武》樂當中的奧秘,剩下的弟子要麼是搖頭直言自己不會此禮,要麼就是像有的弟子一樣幹脆連人也不過來了。因而即便沈穀之有意發揚禮樂文化,常常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如今逐漸“禮崩樂壞”的趨勢影響下,在諸侯國之間不斷發生的戰爭影響下,民間的百姓已經做不到像過往一樣去了解禮樂。他們連自身溫飽都滿足不了,又何談精神方麵的享受呢。雖然把禮樂稱之為愉悅他人的物件,非常不恰當,但是不得不說正因為曾經禮樂的盛行,讓民間百姓與朝廷聯係更為緊密,從而減少了諸侯國之間有關勢力的爭鬥。
人人都說“對手之間,理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確實如此,若沒有尊重,那麼兩人之間的摩拳擦掌也將變得毫無意義。而在沈穀之的心裏,他不但敬重韓娥這個對手,同時他也羨慕韓娥有這麼多門生。他私心想,韓娥能夠擁有這麼多門生,定是耗費了很大的一番經曆。是故此番沈穀之來到稷下學宮,一方麵是為了找韓娥比試,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向韓娥請教到底要如何才能使得門下之士得以越來越多,而不至於到了近乎無人問津的地步。
----------------------------------------------------------------------------------
----------------------------------------------------------------------------------
----------------------------------------------------------------------------------
----------------------------------------------------------------------------------
作為《武》樂的傳承人,人稱鬼音的沈穀之,盛名在外,自然也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壓力。旁人說在酒席之上,最適合說出自己私下想說卻又不敢說的話,而後沈穀之借酒宴之名,對韓娥說道:“韓娥大師,鄙人有個問題想要向您請教,請問您可否指教鄙人一二?”
“沈大師您多禮了,論資曆,娥怕是不及您資曆老。”沈穀之畢竟是客人,韓娥覺得有些禮數她還是得盡到的,可不要讓沈穀之回去之後,心中有所憤懣,因而韓娥給了沈穀之極大的麵子。
“好好好,多謝您肯給我這個機會。鄙人就是想請教您該如何做,方才能使得門下子弟的數量越來越多呢?實不相瞞,自去年同您一較高下之後,我門下子弟走的走,散的散。留下來的都是些天資不夠的,無論花多大的功夫傳授他們技藝,他們都沒辦法像我的大弟子容守心那般學得透徹。”
韓娥一聽沈穀之所說的話,不免感歎,當年門生無數的《武》樂一派,居然淪落到了這個地步,當真是世事無常。同為禮樂的傳授者,韓娥對沈穀之抱有敬意,也對《武》樂的發展感到了深深的擔憂,但她又不好太過顯露自己的態度,是以她隻得用相對婉轉的語言寬慰沈穀之。
“沈大師,其實娥也隻是依靠了齊王對禮樂的支持罷了。”
“此話從何說起?稷下學宮內的禮樂教所不是您一手創辦的嗎?”
“是我創辦沒錯。”
“不過稷下學宮起初隻是百家學子發表自己觀點的場所,是列國有識之士,或者說風雅之士相聚的場所。而之所以在此建立禮樂教所,一來為了盡可能最大範圍傳播禮樂知識,另一方麵稷下學宮所處位置正好處於十字守心的位置,處在國與國之間的中間地帶。”
“一般這種位置能夠方便列國之人,來到此地學習禮樂。至於我為何說一切全憑齊王的支持,乃是因為當初娥剛出師門,身無分文,無處可去,是齊王看中了我的技藝,一心想要維持列國之間相對穩定的狀態。於是他便極力支持創辦禮樂教所,因為在他看來,隻有慢慢恢複禮樂盛行的狀態,才能夠盡最大可能減少戰爭對百姓最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