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在二皇子的兩個孩子滿周歲之後沒多久, 沸沸揚揚地鬧了幾個月的戶部尚書案終於結了。

原本的戶部尚書被定下了罪名, 但好在沒有累及妻兒。隻是與他一同行惡的奴仆和擁躉都一樣被緝拿歸案, 而戶部尚書也被抄家發落,不過皇帝也派人給他的妻兒悄悄送了些金銀,保證日後不會餓死街頭。

戶部尚書雖然罪無可赦, 但他的妻兒確實沒有參與這些事情。念在他多年為皇帝做事的苦勞上,皇帝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戶部尚書這件事是逸王辛苦策劃的,雖然沒有找到證據證明逸王是幕後黑手, 但想也知道也別人了。六皇子那麼蠢, 身後勢力也沒那麼大,不可能是六皇子;太子做這些沒好處, 自然也排除了太子;當年和皇帝爭奪皇位的餘黨舊部就更不可能了,那些人早就被清洗得隻剩下小貓三兩隻。

算來算去, 也隻有逸王有可能。

反正皇帝也不需要什麼證據,逸王想謀逆這件事, 沒有任何的疑問。可惜的是給皇帝下毒的宮人那邊嘴巴緊,暫時沒辦法從他那兒下手攀扯出逸王來,否則可以直接把逸王捉走, 不讓他再繼續蹦躂。

不過, 皇帝已經把人控製住了,他無法給逸王傳消息,逸王也不會知道皇帝已經發現中毒一事。

戶部尚書落馬之後,逸王辛苦運作許久,可惜並沒有成功把自己的人安插到這個位置上去。他藏得很深的一個下屬原本有很大的機會繼任, 然而他不知道這裏還有一個重生回來的陸景恒。

身為作弊器,陸景恒自然對逸王的不少從屬如數家珍。當初就是他和太子合作把逸王扳倒的,到後期那些藏得很深的從屬都浮出水麵,開始正麵支持逸王,陸景恒對著名單分分鍾圈出了一堆人。

這些人不一定現在就已經歸順逸王了,可能有一些是後期被逸王拉攏的,畢竟逸王倒台是十來年後的事情了。不過本著寧願錯殺絕不放過的原則,這些人太子絕對不會讓他們這會兒就接觸重要職位的。

等到日後逸王功敗垂成,太子再慢慢調查他們,裏頭無辜的人可以再度被啟用。畢竟按照陸景恒的說法,這些人都很有能耐,如果真有可用的,放著也太浪費了。

慕離風用自己的名義把名單送去了,隻說是自己的人查出來這些人很有可能有問題,但還需要進一步探查。太子立刻懂了慕離風的意思,把這些人放在留待探查的名單裏,暫時攔一攔他們的青雲路。

於是,逸王安排的那個競爭戶部尚書位置的官員,就這麼和戶部尚書失之交臂了。上位的也不是太子的人,而是另一位保皇黨。

雖然這是個好時機,但太子不會傻到這個時候把自己的人推上去。因為他身上畢竟還有嫌疑,如果他成了最後得利者,他的嫌疑就會變得無限大。

這件事過後,皇帝突然在早朝上宣布讓太子監國,頓時滿朝嘩然。

“陛下,萬萬不可!”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天子坐鎮,如何能讓太子代為監國?”

皇帝看了他一眼:“朕最近神思恍惚,許是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整日忙於政事。太醫說,朕要靜養。”

“可是......”那老臣是六皇子黨,自然不願意太子監國。

但是,皇帝自己都說自己身體不適,連太醫都說他要靜養,誰敢說“陛下你不能靜養你必須繼續理政”?那不是嫌命長嗎?故意要害皇帝。

所以老臣說到這裏就說不下去了,也找不到好的借口。

他倒是想讓六皇子監國,可太子是儲君,人家監國天經地義,六皇子又算什麼東西。一無政績,二非嫡出,根本沒有資格和太子爭。

朝上六皇子黨和逸王黨開始絞盡腦汁地想借口,想要阻攔皇帝,但皇帝一口一個身體不適,一口一個太醫說要靜養,又一口一個太子賢明仁德定然會處理好朝政,堵得他們啞口無言。又有保皇黨和幾位皇子黨羽站出來支持,到最後下朝時,他們隻能無奈地看著太子接下監國之任,無力反抗。

下朝之後,逸王才得到消息。

這一日是小朝會,並非滿朝文武都在的大朝會,而逸王一向是不參與小朝會的,為了避嫌。但是現在,他務必痛恨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初因為想要做出無心政事的樣子而做出的選擇,現在把自己給坑了。皇帝特意選小朝會宣布,讓逸王猝不及防,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塵埃落定,無法再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