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解允道。
……兩人皆不語。
“殿下,我表兄這次也回來了……”半晌之後銀渲突然說了句沒頭沒尾的話。
解允呼之欲出道:“怎……”
但解允還未說出口便被突如其來的腳步聲打斷了。
來人正是潘禧。潘禧彎著腰笑著對解允與銀渲說道:“太子殿下,世子殿下,陛下有請!”說著還往外側退了一步,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待兩人進後,發現殿內連兩人在內隻有三個人,就連侍衛也守在外麵。
二人正欲行禮時,解衡便擺手道:“免禮。”解允先撤了手,見銀渲還愣在原地,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聲提醒道:“文瑾。”
“文瑾,朕聽聞你秋闈時中了解元。”解衡道。
“回陛下,臣的確在秋闈中了解元,正在為六個月後的會試做準備。”銀渲回答道。
解衡道:“甚好。不過,朕希望你能在接下來的會試中中會元。”
“臣定不負陛下期望。”銀渲拱手道。
解衡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對站在一旁的長子道:“梓楓,還有4個月你便十八了,也該入朝了。”他頓了一下接著道:“你有什麼想做的差事嗎?”
解允不假所思的答道:“回稟父皇,兒臣想要北狄簽署投降書的和會的主事權。”
“緣何?”景泰帝不解。
此番北狄投降不假,但自古以來北狄對中原一直都是狼子野心。有能力時,直接發兵攻占燕雲十六州;至於沒能力時,就喜歡背後搞小動作。這項工作上層官員都會推脫給中層官員,中層官員推脫給給下層官員,至於下層官員拖無可拖,隻能硬著頭皮上,所以和談的工作一直做得不太理想。簡單來說,這是份吃力而不討好的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故此,解允主動請命前去主持這項工作,超出了解衡的預料。
解允好像有所預料,對父親的不理解沒有任何反應,他鎮定自若的答道:“自太祖在起,北狄便與我大魏交惡,雖曾投降,但仍會騷擾邊境,邊境子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雖我大魏軍隊勇猛,但常年戰爭不斷會讓邊境的子民無家可歸,兒臣想父皇也不願意這樣的事發生。故此我認為和談是有必要的,但這是在不影響我大魏主權的前提下。如果派遣旁人去,未必能竭盡所能。且兒臣身為東宮太子,若派遣兒臣去,更能顯現出我大魏和談的誠意。”
景泰帝問道:“那如果北狄是不懷好意的呢?”
解允平靜的回答:“不管北狄的談判是懷著怎樣的心態而來,我大魏都必須做出最大的誠意。這不僅是為了大魏,更是為了我大魏的子民!”
“我兒有如此眼界,父皇很是欣慰……”景泰帝拍了拍解允的肩膀道。
銀渲站在一旁聽著這父慈子孝的對話心裏很不是滋味,因為殷餘也在……
走出宮殿的時候,銀渲整個人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解允想到從自己說想要主持談判起,對方的臉色就不太好。
待兩人出了宮殿,解允攔住了銀渲的問道:“文瑾,怎麼了?心不在焉的。”他頓了頓,話鋒一轉道:“不認同我的觀點?”還是不願讓我去。
後麵的話還是沒說出口,因為君臣之隔。
銀渲回道:“太子殿下,您多慮了。臣隻是身體不適,恕臣先行告退。”說完頭也不回就走了。
解允望著銀渲離去的背影失聲笑道:“就這麼不願意與我待一處嗎?說好會陪我到天荒地老的呢?”說罷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