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正中靶心,上麵隻留下了一個指點頭粗細的彈孔。
士兵愣了一下,舉起手用力的揮舞著,同時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穿了,一槍就穿了……”
方不為扛著槍,又朝後退了一點。
他想把這把槍的極限距離測試出來。
到一百五十米的時候,子彈雖然打穿了裝甲,卻卡在了鋼板上。
方不為又開了幾槍,槍槍都是如此。
看來這就是極限了。
方不為保守估計,想要打穿鋼板,再打死裏麵的人,最多不能超過一百二十米。
劉緒武站在方不為的旁邊,一臉的糾結,想說話又不敢說的樣子。
“有屁就放!”方不為邊收著槍邊罵道。
都是有血性的漢子,也算是同生共死過了,還有什麼好客氣的?
“得一槍瞄準才行……問題是,鬼子的坦克,也不可能停在那,等著你打啊?”劉緒武也提出了和孫立人同樣的疑問,“真敢停下來,有迫擊炮就夠了……”
“還有呢?”方不為又問道。
“而且最多隻能開三槍,不然就等著被碾成肉泥吧……”
劉緒武這是按照普通士兵的反應考慮的,方不為不在此例。
方不為的速度太快了,至少也是普通士兵的三倍以上,這還要加上他中途換子彈的時間。
不然至少也是一秒一槍。
在劉緒武看來,這玩意在方不為手裏可能還會起點作用,在普通士兵手裏,基本就是雞肋,遠不如擲彈筒好使。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方不為拍了拍劉緒武的肩膀。
方不為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但他考慮的要比劉緒武多的多。
不說迫擊炮和機關炮,就說最簡單的擲彈筒,成本比反坦克槍也要高幾十上百倍。
擲彈筒再小,用的也是炮彈。而反坦克槍用的隻是大號的子彈而已,能值多少錢?
這還是其次,關鍵是人工成本。
別看擲彈筒小而簡易,會用的也得是真正的炮兵才行,必須接受過專業的炮兵培訓和訓練。
鬼子的一個小分隊十五人左右,裏麵最多也隻有這麼兩個擲彈兵,大多數的時候,都隻配一個。
擲彈兵要死了,這玩意連燒火棍都不如。
國軍就更不用說了。
就說八十八師,還是在專業的炮兵團的底子上建起來的,但會計算拋物線和落點的人有幾個?
以吳求建的五二三團為例,一個整裝團兩千人,也才隻有一個迫擊炮兵連,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都不會計算坐標,預判落點,隻是用來裝卸炮具,更或是當搬運的苦力用的。
兩千人當中,會開炮的不到四十個,連百分之二都占不到,而且死一個就少一個。
機關炮的人工成本雖然比這個低一些,但那玩意本身造價太高,買不起。
吳求建的五二三團,也隻裝備了六門而已。
但反坦克槍就沒有這些顧慮了,造價成本比迫擊炮,機關炮,更或是擲彈筒都低了許多倍,人工成功更低。
會開槍就會用,和有沒有文化的直接關係不是太大。
至於能不能瞄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