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了樓梯,方不為便停了下來。
指揮室裏,唐生南,羅卓英,劉興,周斕及幾個作戰參謀,正在激烈的詩詩論的戰況,現在進去,並不是好時機。
有些話,隻能單獨對唐生誌說,不然就會起反效果。
方不為靜靜的聽了一會,已了解了大致戰況。
東北方向,日軍已攻至麒麟門,三十六師預備二團,與前敵反複攻防複興橋,死戰不退,傷亡過千人,已被打殘了三分之二的編製。
正北一線,棲霞山遭受猛烈炮擊,六十六軍第四十一師傷亡殘重,但好在棲霞山未丟。
東南,唐生誌命七十四軍,六十六軍分別收縮防線,將剛從鎮江撤下來的七十一軍頂了上去,防守高橋門一帶。
最多明日,日軍就會進攻高橋門。
正南方向就不用說了,七十四軍整整挨了半日的的轟炸,好在牛首山山高林密,死傷不是太重。
中央係各部傷亡最重的是三十六師,接下來才是七十四軍。
因為從上海撤下來的時候,三十六師的編製較全,就被委員長做為救火隊使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三十六師的一個團,配合各軍駐防。
隻是在今天,東北方向,麒麟門一帶的預備二團,棲霞山東南一線的預備一團,均傷亡大半,死傷近三千。
至此,日軍已經實現了三麵合圍的意圖,不出意外,明日便會向複廓發起進攻。
但方不為知道,這還不是最遭的。
等到明日,唐生誌才會知道什麼叫篩子一般的防線。
這和唐生誌及務前線守軍的關係不大,而是委員長的原因。
第一是工事。
方不為早看過了。
三十六師在幕府山的防禦工事,無一不是豆腐渣工程。輕輕拿手一掰,工事上的灰塊就會被掰下一大塊,然後就會看到裏麵的細竹杆……
這可是從三四年,軍事委員會就撥巨款開始修建的,當時方不為經常看到下關停滿了裝運鋼筋和水泥的火輪。
但現在卻成了石灰和竹杆?
其餘各處防線,大致都是這樣的情況。
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天子腳下,但方不為已經見怪不怪了。
沒有最差,隻有更差!
和宋元良比,人家至少沒拿泥巴糊,還用了點石灰。
淞滬會戰之前,張治中給了他三十萬修鋼筋水泥工事,宋元良卻把錢全貪了。
所有的工事,都是拿泥巴糊起來的……
這是國民政府官員的基本操作,方不為已經不想吐槽了。
所以一聽三十主師修工事,唐生誌才會過問都不過問一聲,就答應下來。
這樣的工事,別說防炮彈,輕輕一震就會倒塌,哪個兵敢往裏藏?
更何況日軍的炸彈簡直就跟下雨一樣的在往下丟。
第二是防線。
南京的留守部隊,加起來有十萬人,聽起來很多。
但這十萬人,不但要守外圍陣地,還要守複郭城牆,更要守複廓內的各製高點。
光是城牆,就有一百餘公裏,一米一個人,能不能守得過來?
但委員長設想的是,外圍陣地若敗,退下來之後就可以守複廓,複廓若敗,退下來還可以守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