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1 / 2)

送走歡顏之後,肖月父親對女兒說,你這個同學啊,有些見識,頭腦也不一般,以後你多和她接觸,有好處。

肖月點頭:“嗯,我原來就和歡顏最好,後來她又幫我了那麼大一個忙。爸媽,我想等過年看她考哪個大學,我也考那個,我還要和她一個學校,和她當同學,和她當一輩子的朋友。”

肖月媽點頭:“對,月啊,咱做人要知道知恩圖報,以後你和她進一個學校,要好一輩子。人這一生不可能都平平順順,等啥時候人家有難處,你也幫她。”

肖月重重點頭。

肖爸說:“人家學習成績那麼好,肯定能考個好大學,要跟上人家的腳步,你可得努力了。”

“我學習也不差啊,而且重讀一回,我比別人還多了一年時間呢。”肖月說,“不和你們說了,我回自己屋學習去!”

在林歡顏不知道的時候,又有一個人,想要和她同行,想要跟上她的腳步了。

在同齡人眼裏,在這些同學心中,林歡顏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人,已經達到了他們無法達到的高度了。

可在林歡顏自己的認識中,還不夠,還遠遠不夠。現在的她能力有限,很多事她處理不了,很多高度她夠不到。

比如肖爸爸說的,需要市裏審批的沿街平房改造。

她自己沒有那個層麵的資源,好在,她認識的另一個人有。

第二天,林歡顏給張浩然打了電話,約他吃飯。

還是在張浩然上次帶她去的那家小西餐廳,來的卻不是張浩然一個人,孟逸澤也跟著一起來了。

林歡顏挺意外的,前幾次和張浩然見麵都沒見到這個姓孟的,還以為他回燕京了,不在宏陽呢。

孟逸澤話不多,卻極有分寸恬到好處。

幾次幫歡顏遞紙巾、添飲料,也都做得不著痕跡,不像張浩然照顧人的時候略顯生硬,也不像服務員那樣公式化。

他無論做什麼,都帶著種自然而然的高雅,一種骨子裏帶出來的,本該如此的紳士風度。

張浩然說,孟逸澤在英國呆過一段時間,美國和好幾個國家他都去過。

歡顏問他,在國外的生活怎麼樣?什麼感覺。

孟逸澤很隨意的說:“也就那樣。”

喝了口咖啡又說:“像美國這些國家,表麵看上去自由平等,可那隻是一種錯覺,或者說是不正真了解他們時的一種感覺。但凡往高處站一站,哪怕是沾到精英層的邊兒,就會知道,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見林歡顏聽得認真,孟逸澤又補充了兩句:“階層,在任何國家都是存在的,而且相對於國外,中國人在國內麵對的壓力是最小的,上升空間也是最大的。另外,雖然我們國家才起步,剛剛開始發展,但我相信,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後,我們不會比那些國家差。”

林歡顏聽得有點兒發呆,倒不是因為對方預測的“會比別的國家強”,因為那個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我們國家的強大,林歡顏已經親眼見證過。

讓她驚訝的是,對方竟然有這樣的見識!

現在是九零年代啊,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口號提出來,才不過十數年,中國的綜合國力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

在這個時代,還真有相當一部分人相信“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

比如誰家要是有人出國了,哪怕是去出勞務的,親友鄰居就都會羨慕不已。

見林歡顏呆呆的若有所思,張浩然以為她是對孟逸浩的話不太敢相信,於是幫好朋友說話:“他說的可能不隻是他自己的看法,而是整個孟家,甚至是他家老太太的看法。孟家的生意做得非常大,不隻限於國內,在香港、歐洲、非洲都有他們家投資的酒店、實業、還有港口、機場。所以孟家的格局也很大,對世界經濟走勢,各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都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