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第四章 恩仇 (七 上)(1 / 3)

第四章 恩仇 (七 上)

“老大人走好!”程名振笑了笑,親自送麴稜出門。對於麴稜所說的回報,他一點兒都沒往心裏邊去。首先,眼下的他的確不缺什麼錢。其次,麴稜一番有關官場的高論,讓他感覺大唐朝隱隱有些失望,所以對身外一切,也就稀裏糊塗了。

“大不了老子就不幹了,找到地方當富家翁去!”此念一出,眼前立刻天空地闊。程名振當年造反就是為了求條活路,眼下自覺已經活得挺風光了,斷然做不出為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戕害百姓的事情。這倒不是因為他的心地有多善良仁厚,而是平頭百姓遇到飛來橫禍之時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痛苦他親身經曆過,萬不敢日子剛好過一些就忘了本。

本著這種豁出去了的心態,在執行遷民任務時,他出手極為寬鬆。願意走的,一個不落全帶上,不願意走的,除了郡城安陽和鄰近郡城的鄴縣兩地之外,其他也不十分勉強。行經太行山穀地的時候,看到有很多抱著孩子喂奶的婦女步履艱難,索性一揮手,任她們自行決定去留了。願意前往河東者可以跟家人都留在後麵慢慢追趕隊伍,實在故土難離者,哪怕已經從崔商那邊領過兩吊錢的安家費,也不必歸還,由著她們自行返鄉去了。

到了河東,大夥又是一通忙碌。劃分荒地,建立屯田點兒,選拔裏正、鄉老、底層小吏等,令人無暇他顧。好在大夥有著多年的屯田經驗,再加上地方官員的鼎力協助,倒也不至於亂成一鍋粥。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了,周圍的樹梢也開始發綠了。程名振抖擻精神,一邊抓緊時間練兵,一邊等著朝廷追究自己陽奉陰違的責任。誰料朝廷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就好像那道“遷空魏郡”的聖旨從沒下發過般,一切都悄無聲息地不了了之。

再仔細一打聽,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麴稜和崔商等人用盡了渾身解數上下奔走的結果。河北一些望族本來在朝廷上就有自己的子侄,當時李淵正在火頭上,那些人不敢出麵為家族爭取利益。過後待李淵氣消了,則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化解危機。如是一層層斡旋下來,當初朝廷中幾名權高位中的柱石之臣也覺得最初的遷民旨意下得太匆忙了,因此幹脆對程名振玩忽職守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什麼都沒看見。

但事態的發展卻總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四月份的時候,有眼線從太行山東側送回消息,說是河北各地如今都在傳誦大唐程將軍“義釋千餘婦孺”的善舉。還有百姓刻了程名振的長生牌,初一、十五焚香叩拜不斷。

大唐皇帝李淵聞之,先是臉色陰沉,很快又是一笑,將當日給自己出主意遷徙百姓的官員叫出列,當著文武群臣的麵臭罵一頓,貶到隴西開荒去也。然後,又以“廣播大唐仁義”為理由,將程名振破格提拔為開國縣侯,食邑增加到一千戶。王二毛也跟著水漲船高,得了個開國子的爵位,食邑五百戶。

聖旨到達河東,洺州營上下歡聲雷動。隻有王二毛一個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私下裏找到程名振,低聲抱怨道:“他奶奶的,老子還以為大唐跟大隋不一樣呢。誰知道真沒啥差別。所謂百姓疾苦,都是說來聽聽的。朝廷真正在乎的,還是幾家幾姓而已!”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程名振瞪了王二毛一眼,低聲嗬斥。

“我就是心裏覺得憋得慌!”王二毛四下看了看,然後歎息著道。“你還以為真有百姓給你刻長生牌位麼?類似的善事咱們在巨鹿澤時也沒少做,怎麼那時就沒人想起給你刻長生牌來?”

“我當然知道是麴老大人和崔商在暗中搗鬼!”程名振笑了笑,輕輕搖頭。有關長生牌消息傳來的當天,他就已經猜出其背後的貓膩了。以崔、麴兩家在河北的勢力,唆使家中佃戶刻幾塊長生牌,然後再讓牌位流到大唐細作的手中,幾乎是舉手之勞。而之所以拿著“義釋千餘婦孺”這一局部實例做文章,卻對整個搬遷過程采用的春秋筆法,則是為了讓大唐皇帝李淵有個台階下,不至於覺得太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