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麵,所有仙俠劇的改編,幾乎都難逃這個定律。
劇情各種夏姬八改,強行湊CP,五毛特效,導致那段時間的仙俠劇,幾乎全部撲街了。
當然,這也跟那個時侯的環境有關。
流量明星大行其道,隨便請幾個流量明星摳一下圖,擺幾個POSE,炒出一點話題,再買點熱搜,自然就有粉絲買單。
幹嘛還要用心拍戲?
至於劇本的打磨,更是沒人關心。
就比如,那部《軒轅劍之天之痕》的劇本,與之前那部經典的《倩女幽魂》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出自同一人之手。
本來,劇本應該不需要擔心才對。
然而實際上,那部劇的劇情,一樣被人各種吐槽。
再加上各種五毛特效,那部劇的口碑也很一般。
至於再之後,雖然也還有一些仙俠作品改編的劇,但是,大家更是提都懶得提了。
比如曾備受書迷期待的《莽荒紀》,更是改得跟原著連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這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
那部《仙劍奇俠傳》出世以後,本來是被人們認為是國產仙俠的開端,結果,直接特麼的變成了巔峰……
後麵,再也難以超越了……
可以說,要寫這個題材,絕對不可能像武俠作品那樣,直接搬運幾部過來那麼簡單。
王澤自然要慎重。
……
在王澤看來,按理說,這個時侯,直接搬運這部《蜀山劍俠傳》,肯定是能讓仙俠體係映照現實的。
隻不過,這部巨著,全篇超過五百萬字,篇幅實在太長了。
而且,這部作品,前麵還是受到了很多傳統遊俠思想的束縛。
即使是作者自己,後來也也承認,這部作品,前五卷的二百集以前,文筆囿於一般的武俠形式,寫的甚不愜意,洋洋後五十卷,才逐漸進入神魔鬥法的奇妙佳境。
雖然說,這部作品因為寫了幾十年才寫完,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
不過,這樣一部作品,如果要全盤照搬,肯定是不合適的。
王澤覺得,以後如果時間寬裕,或許可以慢慢的嚐試著將這部作品搬運過來。
但現在肯定不行。
這種作品就跟聊齋一樣,更適合慢慢搬運。
周更,月更,季更才是這種作品應有的節奏……
想了想,王澤決定,先搬運這部《誅仙》。
這部作品的經典程度,自然是不用多說。
在王澤看來,用這部作品,來映照這個仙俠體係,還是沒問題的。
至少,用來鋪墊整個仙俠的概念,還是可以的。
這部作品,雖然修煉設定很薄弱。
但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用其他的作品來映照這些修煉體係也不是不可以。
就比如,他之前的氣血武道體係,雖然是陽神映照出來的,但具體修煉之法,卻是用龍蛇寫出來的。
武俠體係也是如此。
他雖然是用了七種武器係列,再加射雕,才映照出了整個武俠的體係。
但具體的修煉設定這些,卻是用九鼎記寫出來的。
在他看來,用這部誅仙,先把整個仙俠世界的框架寫出來,然後,再寫一本作品,用來寫具體的修煉設定這些,未嚐不可以考慮。
至於這部作品的改編不好搬運,也不是沒有辦法。
大不了,先把《蜀山》的電影搬運過來……
甚至,再把《仙劍奇俠傳》搬運過來也行啊。
至於這部《誅仙》,以及後麵的仙俠作品,到時侯,他自己再慢慢打磨劇本就是了。
想到這裏,王澤很快開始整理起這部作品的劇情。
這部《誅仙》,說實在的,與王澤之前寫的網文,其實差別還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