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6章 所謂內功,道醫開端(2 / 2)

這裏要聲明一點,原初佛教不存在這種東西,那麼為什麼密宗有了呢?很顯然,這就是佛教本土化的結果,為了結合中醫,從而誕生的一種作用肉身的能量循環通道理論。

很顯然,內功的起源絕非佛教,所謂“天下武學出少林”自然就是一句空話了。

中醫,內功心法經脈說法的真正開始。

道教的組成非常複雜,但追根究底,無外乎二字——黃老。

黃指黃帝,老指老子。

中醫之古名為岐黃,歧黃之術不出《黃帝內經》一卷,道教本身就是一個由部分醫家與道家結合宗教化的產物,主旨核心便是飛升成仙,普渡世人。

“導引之術,內功之基。”霍天驍撫卷輕歎,“想要了解內功的本質,道典醫經,比佛經強太多太多了。”

內功養氣,道教功課,古之導引術。

奇經八脈,醫學之說,古之岐黃術。

將一切的招數、思想、經義剔除,內力的本質無外乎這兩點,都不是佛教的東西,比佛教東傳,不,甚至可能比佛教誕生都要早的產物。

“黃進士,你養氣功夫到了幾重?”

黃裳沒想到會問這麼一句,思索片刻,回道:“吾常養浩然之氣,平日所思,皆合心意,但還算淺薄。”

“黃裳你不老實。”霍天驍笑了笑,“誰問你的這個養氣功夫了。”

“除此之外,在下也沒養什麼氣了。”黃裳回應道,“若說是道教養氣之道,粗通皮毛,平日裏也就是耳聰目明,身輕體健罷了,哪來的幾重之說?”

耳聰目明,身輕體健。

就這兩個詞,道出了上上乘的道理。

“這些時日,黃進士的道藏不是白校對的,已經領悟江湖之上九成九的人,都難以領悟的上上乘道理了。”

“在下不知霍先生什麼意思。”

“耳聰目明,身輕體健。”霍天驍念了一遍,講解道,“你當這內功內力是為什麼誕生的?還不就是一個耳聰目明,身輕體健嘛!”

“學內功要說是為了逞凶鬥狠,那戰場之上的老兵老將學過什麼高深功夫嗎?這江湖上有幾個人逞凶鬥狠的過他們?”

“要說是為了名利,出將拜相,何等風光,再不然東華門下唱名,更是風光無限,總比你打坐幾十年練一身內力強?”

“我問你,看了這些天的道典,古往今來百樣人,最求而不得的是什麼?”

黃裳條件反射一樣回道:“長生不老。”

“沒錯!”霍天驍拍了下桌子,似乎說上頭了,“就是那長生不老!”

“古往今來百樣人,秦皇漢武那等人傑,還不是求過長生?而道教,便是這一追求的宗教體現。”

“內功內力,便是為了這一點而誕生的。”

長生不老太遙遠,那麼分階段進行,總能讓人看到一絲曙光。

人老之後尚能耳聰目明,身輕體健,命長百歲,便是一個階段目標,當今當今天下九成九的養生人追求一輩子也不過是為了這三點。

而內功內力,調理身體,以醫家經脈之說整合體內陰陽五行,髒器內腑,從而一步步健康、長壽。

很可惜,江湖上多少人知道這個道理?九成九都不知。

而黃裳這樣一位廟堂之人,反而要比他們這些江湖人更為明了這個道理,不得不說是命運奇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