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想著現在給我打電話了,又發工資啦?吃飯了不?”
陳平老媽是典型的農村人,這一點從開口第一句最關心的話就能體現出來。
她是個可憐人,從小到大過的都是苦日子,就連一天學都沒有上過。
但是卻也很懂得知足,每頓飯能吃飽喝足,有新衣服穿,有好地方住,兒子能找個媳婦給她生個大胖小子,就很是滿足了。
當然,沒有哪個母親不想看著自己兒子出息,但是她卻從不在這方麵給陳平帶來過任何壓力。
從陳平輟學打工開始,每個月給老媽寄錢的時候,就是她感到最滿足的時候。
“昂,剛才才領工資回到租的房子,發了兩千八,就是說等會和朋友一塊去吃點烤串哩。”
陳平一個一個的回答著老媽的話,對於工資想要自己攢起來的話,一時竟是有些說不出口。
陳平家裏五口人,現在兩個妹妹都在上小學,老媽在家裏照顧著她們,出來掙錢的隻有陳平和他爸,生活條件可以說是很艱難。
前年國家政策開放,允許農村自建房,父母在幾度猶豫之下,還是咬了咬牙,借了十多萬在村裏水泥大道的旁邊建起了一棟三層的樓。
陳平所了解到的,陳平家自他爺爺那輩開始就都是窮苦的農村百姓,家裏的子女又多,陳平爸媽結婚的時候家裏可謂是一窮二白,連口鍋都沒有,生活起來全靠各種借。
並且,如此也就算了,家裏還背負起了爺爺的債務,本來家庭生活就困難,再加上這筆債務,日子越發的困苦艱難了。
一直到陳平家裏要在村裏馬路邊蓋房子的時候,債才還清。
可以說,家裏的房子,完全是借出來的。
陳平基本是每個月都會給家裏打上兩千塊,雖然不多,但卻也能緩解一些家裏的壓力。
陳平是重生了,可是家裏的條件短時間內,可不會因為他重生而有什麼改變。
“對,發工資了就出去吃吃,別苦了自己了,現在天熱就正適合吃烤串。”
另一邊的老媽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集中在了陳平要吃什麼的問題上,跟著才想起了他說的工資的事。
“工資發了,錢可不能亂花啊,外麵這大,你要是亂花有多少錢都不夠花裏,咱家裏沒錢,現在多攢點錢好娶媳婦哩。”
“咱屋裏債不用你操心,我給你爸肯定給他還上,你現在賺裏錢就給它存著,能存多少存多少,以後結婚要裏錢多啊。”
母親永遠和兒子有說不完的話題,隻是年紀大了,大都會離不開媳婦孩子。
此時話匣子一打開,陳平媽一口氣就給陳平交代了一大趟子。
“媽,我知道,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亂花,該攢著肯定攢著。”
陳平點著腦袋,視線看著桌麵上擺著的兩千八百塊錢,拳頭不由自主的緊了緊。
“你知道就中啊,前兩天東華裏兒結婚,家裏就一個兒,還是新蓋裏房子,就那彩禮還要了八萬,哎呦老天爺,你說說現在娶個媳婦難不……”
老媽在那邊絮絮叨叨,陳平在這邊低聲回應著,在電話裏裏說了足足十多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