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允侍奉新主不久,且拿捏不清楚晉元帝愛好的口味。故而隻好每式都備上一樣。於是今日的早膳就極其隆重。
光是這會兒呈上來的羹湯,鹹的就有花菇鴨掌湯,四喜芙蓉羹,甜的有百壽八寶湯,銀耳冰糖雪梨。
各式佐菜點心,模樣更是精巧。都是按照每年宮宴的時候擬訂的食譜,一等一照著布置的。
特別是其中一道龍鳳酥皮蓮花糕,盛在透明琉璃鑲金的托盤裏,蓋子一掀開,蓮葉的清香混著濃鬱的奶香味,隨著白霧一起飄了出來。琉璃盤內,幾顆糕點擺放形如花瓣,搭配著食用的冰花雪梨也被切作了大小一致的丁,上麵撒了幾縷金箔進行點綴。
李德允對於這道點心,可以說是相當有信心的。這是禦書房的拿手菜式,就連前朝對吃食上挑剔出了名的建和帝,嚐過一次,都是讚不絕口。此時被他端來孝敬新帝,想來也不會出什麼差錯。
孰料,當那李德允服侍著晉元帝,在那鋪設了金龍雲紋鋪墊的矮榻上落座。
晉元帝抬眸,掃了一眼案幾,卻是對麵前那盤龍鳳蓮花糕,瞥都沒瞥去一眼。龍臂一伸,直接取來案角一碟羊肉白麵包子,心無旁騖地吃了起來。
李德允張目結舌,目瞪口呆地看著晉元帝一手執著今早左相剛呈上來關於安撫難民的一卷奏疏,另一隻手捏著包子,喉結上下滑動之間,拳頭大小的羊肉包,皇帝一口一個。
用完了一整碟的羊肉包子,晉元帝仍不覺饜足。又下令禦膳房再去炕幾張豬肉白菜發麵餅。
晉元帝這一吩咐,可是苦了著令下去準備的李德允。
可憐那李德允自小跟著大太監宮裏長大,從來也沒聽說過什麼豬肉白菜發麵餅。後來從禦膳房打雜的一等閑太監口裏才得知,原來這豬肉白菜發麵餅原是民間流傳的一道點心。
聽上去是豬肉餡的,實際上麵餅裏麵根本沒豬肉。
這道點心原本是窮苦人家平日裏揭不開鍋時,嘴裏又饞肉腥,便琢磨出來解饞的東西。
製作方法極其簡單,就在和好的白麵裏,先灑上蔥花和些許鹽巴,最後摻入一點豬油,放蒸籠裏蒸上半個時辰,這便有了肉味兒。
這東西倘若是旁人要吃還好,可那是當今聖上,鵷動鸞飛的人物。這般粗鄙的食物,哪能呈上來糟蹋了聖上的尊口。
李德允想來,晉元帝這般獨特的口味,大抵也與其身世有關。新帝是市井出身,從前接觸到的事物,自然與李德允以往伺候到養尊處優的主子們都不一樣。
可皇帝的話,那便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李德允很為難,卻隻得領了旨意下去張羅。便是如此,派去為皇帝揉麵的師傅,那也得是全長安城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