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沒完沒了(2 / 2)

侍衛也不拒絕,對著身旁兵士一陣耳語。

元淩並未聽清說的是什麼,心底卻已然篤定決計不會好好的通報,明白今日怕是又白來了。

這封建時代,皇帝號天子是至高無上的,想見皇帝一麵,那是千難萬難。

凡事總有一些例外,這種例外就是所謂的特權。

如長孫無忌,李世民最信任的人,還有房玄齡、魏征。

元淩本身也有這種特權,與之前幾人不同,他們是國之棟梁,特權是方便行事,而元淩的特權來至於他父親李淵。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弑兄逼父,李家父子關係鬧的極為僵硬。

李世民誌向遠大,在天下大定以後,盡可能的維護自己的光輝形象,開始對自己的父親百般討好,以表孝心孝意於天下。

李淵自是愛理不理。

直到唐王朝一雪國恥擒頡利可汗獻舞於長安,父子關係才得以緩和。後來李元璦得李淵專寵,李淵為了自己這個兒子在自己百年之後能夠繼續享受清福,讓李元璦多多入宮與李世民、長孫皇後往來,特權也來源於此。

隨著李淵、長孫皇後的病故,李元璦畏懼李世民如虎,躲都來不及,別說進宮了。

這特權也變得模糊不清,可有可無。

可若沒有人特別安排,區區守城侍衛官焉能無視?

想通前後,元淩帶著幾分苦惱的搖了搖頭,暗自嘀咕:“這是沒完沒了了,就這點心胸,活該丟了太子之位……”

經過一夜苦思,元淩也從李元璦的記憶中找到了李承乾刁難自己的原委。

就這雞毛蒜皮的小事,實難想象會做到這一步。

即便沒有曆史的先知,元淩憑此就能判斷李承乾成不了氣候。

元淩並沒有立刻離去,而是選在就在城門外靜待了一個時辰,方才對宮門侍衛道明去意:“陛下還未召見,想必政務繁忙,勞煩回稟陛下,改日再來覲見。”

盡管元淩有八成把握,對方壓根就沒有上報,依然客客氣氣的離開,不露喜怒聲色。

元淩往大安宮緩步走著,腦中思考著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有李承乾的阻攔,直接找李世民這個便宜二哥應該是行不通了。

在長安有誰能能夠無視李承乾這位大唐皇太子的阻礙?

這隻是心念一起,元淩腦海中立刻浮現三人: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

這三個人隻要不是史盲都聽過他們的大名,也隻有他們能夠直達天聽,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好的效果。

找誰呢?

長孫無忌第一個就給排除了。

他是淩煙閣榜上的第一功臣,廟堂上地位最高,聖眷權勢最厚的重臣。然他除了一身華麗漂亮的履曆之外,還有另一重身份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承乾的親叔叔。

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房玄齡,這位以智謀稱雄的大唐輔宰,在治國上也有超凡的造詣,唐王朝的法令、禮樂、製度皆由他與杜如晦定製的,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良相之一,是最佳的人選。

略一沉吟,元淩選擇了……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