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翔等一縱匠人聽說大唐皇帝親臨,一個個都嚇的麵無人色,慌亂無措。
在這萬惡的封建時代,皇帝就是天子,至高無上的存在。
如他們這樣地位的匠人哪裏想到能夠一見至尊龍顏?
夢都不敢做的。
這李世民影子還沒有見到,他們就幹巴巴的跪拜在宮門口了。
任由元淩怎麼說都是無用。
約莫半柱香的時間,李世民一馬當先的來到了宮外。
這位征戰一生的馬上天子似乎還如當年一般,年富力強,身上散發著雷厲風行的幹勁。
在他身後的是一位與他有七分相似的青年,正是當今太子李承乾。
他一手拉著韁繩,穩當的勒停了戰馬,他的位子僅次於李世民一個馬身,一動不動,展現了高超的騎術。
不隻是他!
隨行而來的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與一個四十許歲的中年人,以及二十餘隨行千牛衛。
訓練有素的千牛衛自不用說,可即便年近六旬的魏征、房玄齡也展現出了非凡的騎術,穩穩當當的停在李世民、李承乾的身後,一點兒也不顯老。
元淩瞧著也頗為動容,這就是這個時代唐朝所向披靡的理由。
尚武之風是刻在所有人的骨子裏的。
不管是文人還是武將,你要是敢坐轎子上街,第二天就會成為大街小巷的笑料談資。
當然小孩、老人除外。
“臣弟見過陛下,見過太子!”
元淩向李世民、李承乾作揖問好。有這二位在,其他人沒有資格受禮。
“十六,這士別三日當真能讓人刮目相待!”
唐朝的政治製度相教明清時期是非常寬鬆的。
各級官員不必要日日上朝,根據官階等級一月不過一兩次。
各地的事物上報六部,通過六部上傳尚書省的宰相,由宰相手傳達天子之手。
故而李世民隻需會見尚書省的長官長孫無忌、房玄齡就可知天下事。
而魏征的職權是斥駁皇帝任命,李世民的聖旨不經過魏征的同意蓋印是無效的,也就是說隻要魏征不蓋印,聖旨就下發不得,算是製衡皇權的存在。
當然當權者並不傻。
侍中有斥駁聖諭的權力,可皇帝卻有直接罷免任命侍中的權力,所以……懂得都懂。
李世民每日都會與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會麵商討政務,今日同是如此。
魏征也拿出了筒車的圖紙。
幾個大佬一商議,皆明白筒車背後的價值,直接叫來了工部尚書,得到專業人士的肯定之後,一行人風風火火的就來到了大安宮。
李世民這下真的對自己這個弟弟刮目相看了,心底也覺得莫名自豪,孔聖人說朽木不可雕,我李世民卻能將朽木雕成玉璞,真是了不起。
“侄兒見過十六叔!”
最讓元淩意外的還是李承乾。
這位太子爺絲毫沒有在意自己的太子身份,反而熱情的行了子侄之禮,顯得格外彬彬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