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第四十五章 唐王朝最大的殺器(1 / 2)

回到內宅,祿東讚見自己最具有軍事才能的兒子正津津有味的喝著耗牛奶,看著兵書《尉繚子》怔怔入神。

祿東讚也不打擾,而是從案幾上取來公文,認真批閱。

為了這一戰略,他們苦苦等了二十年,不得有失。

“父親!”

論欽陵以吐蕃的問候方式向自己的父親問好。

祿東讚微笑著放下手中公文,說道:“感受如何?”

論欽陵緘默片刻,說道:“歎為觀止。華夏文化之璀璨,我吐蕃望塵莫及。讀《孫子兵法》為書中闡述用兵之道,震撼至今。讀《吳子兵書》使知這用兵之法,重在於治,今讀《尉繚子》,發現戰場之上勝敗並不足慮,政治和經濟方為戰之核心。想那項羽,百戰百勝,卻越勝越弱,而劉邦連戰連敗,卻越敗越強。孩兒隻是接觸其一二,已然受益匪淺。”

祿東讚撫掌道:“我兒也不必過於妄自菲薄,《孫子兵法》、《吳子兵書》在我們吐蕃不多見,可於唐廷卻早已普及,隨處可見。然能夠讀懂,看透的又有幾人?就拿你父親來說,看著《孫子兵法》、《吳子兵書》如看天書一般,你卻能夠理解其中深意,靈活用於戰場,委實難得。為父已經說動五茹首領,配合你南下攻取青海湖。”

這說起正事,論欽陵收起了崇敬之情,表情肅穆。

祿東讚繼續道:“你知此次攻伐與妤我國多麼重要,我們賭上了未來的一切。吐穀渾的殘兵敗卒不可慮,以你之能,對上他們,實屬大材小用。最重要的是把握度,隻取青海湖,不可觸及唐朝疆域。我們還沒有做好與唐朝為敵的準備……”

論欽陵頷首道:“孩兒省得!”

祿東讚再問:“戰場之事,千變萬化。為父對軍事一道,不甚了解,無法設想過多變故。我兒此去,當隨機應變。為父這裏設想一變。此次征伐,我兒盡取青海湖一地。此舉激惱了鄯州刺史,他派遣兵馬入境,你當如何?”

論欽陵略作思量,說道:“送以利,示以威。我率兵取吐蕃,定會令得邊境唐軍不快。他們會擔心我們乘機入境劫掠,亦怕唐廷怪罪不作為,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孩兒會送他一場大勝,讓他覺得我吐蕃不足為懼,邊境依舊安全,也好讓他對朝廷交差。以少量兵馬一些牛羊來換取唐廷的輕視以及顏麵,明輸實賺。同時也要讓他意識到不可繼續冒進,不然將會有覆沒之險,令他得了便宜撤退。”

祿東讚欣慰大笑。

此次征伐,吐穀渾殘部根本不足為慮,如何應對與唐朝的衝突才是關鍵。

他知自己這個兒子的軍事才能,即便是唐朝能夠穩勝他的亦不過寥寥幾人,最怕的就是他在收拾了吐穀渾殘部的時候,隨手將唐朝的邊軍一並收拾了。

天朝上國最好顏麵,唐朝邊軍要是輸了,就不是一場敗戰的問題了。

論欽陵能夠說出送唐軍一場大勝,依然看破了其中的關鍵,感歎道:“我兒有此高見,為父放心矣!”

不得不說祿東讚、論欽陵這對父子確實是一對了不起的人物。

吐蕃能夠崛起,成為大唐王朝頭痛的敵人並非沒有原因的。

他們一個擅於遠見治國,一個長於軍事謀劃,相輔相成,在有心算無心之下,利用李治朝將重心放在海東、西域這一契機,完全可以說是將唐王朝玩弄於掌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