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倭軍損失上萬或溺死,或被斬殺,盡皆沉於白江口水底。
而唐軍三百戰艦完好無損……
劉仁軌趁勢一舉奪取了熊津城。
劉仁軌攻滅百濟的行動並不順利,在向百濟腹地進發的時候,百濟名將黑齒常之利用山城的險阻,抵擋住了劉仁軌的攻勢。
劉仁軌對上黑齒常之,一時之間,竟然奈何他不得。
小將程務挺觀察地形,看破了山城缺水的弱點,斷其水源,逼迫黑齒常之撤出山城。
程務挺率軍追殺,將其部擊潰。
劉仁軌率領大軍直逼百濟都城泗沘,而新羅最初收到百濟、倭國聯軍攻殺,丟失了四十餘城,重鎮大耶城也被百濟攻陷,損失慘重。攻入新羅的百濟,得知倭國慘敗,唐軍攻取了他們的舊都熊津城,將兵力撤回了泗沘。
新羅收複失地之餘,也應召率兵與唐軍彙合,將百濟困在了泗沘。
百濟滅亡!
在倭國的程咬金,麵對兵力不足的倭國,以摧枯拉朽的勢頭掃蕩了九州島,往中國地方(日本地名)進發。
倭國孝德天皇驚駭之餘,連連送上降表,派遣重臣向程咬金請罪。
此事程咬金自然不敢做主,加急送往長安。
“同意,當然同意!”
李元璦得此消息,登時大喜過望。
李治到有些意外,很早就察覺出自己這個叔叔對倭國有著莫名的敵意,此次出兵百濟,甚至有親自出征的衝動。還是自己給壓下來了……大唐帝國還不至於讓一個沒有指揮經驗的國相去前線統兵。
沒想到這一刻,他居然沒有選擇落井下石。
但很快李治便知自己想多了,耳中響起李元璦興奮的話:“我們可以接受他們的乞降,但必須要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不然周邊諸國皆如倭國一樣,想造反的時候,就舉著大旗造反。一看情況不對,便投降乞求原諒,然後準備下次造反?哪有這麼美好的事情,割地賠款,簽訂戰敗條約,讓他們為自己的叛複付出代價。”
他說著眼睛眯了起來,輕聲細語的道:“早在先皇平定高句麗時,臣在平壤與一位叫高向玄理的倭國和尚有過會晤,從他口中得知在他們的出雲國有一座巨大的銀礦,裏麵銀礦石儲存量無比之巨,遠勝我朝任何銀礦坑將之劃為我朝疆域,安排工匠開采,對於我朝經濟大有提升。”
石見銀山到底儲存了多少銀礦石李元璦不清楚,但是江戶時代,其產量曾高達當時全球的三分之一。
李治眼睛都紅了。
他想成就大事,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盡管朝廷的銅錢公信力十足,大唐疆域不以金銀為主要貨幣。但不管任何朝代,金銀都屬於硬通貨……
眼紅的李治當即吩咐禮部負責割地賠款,簽訂戰敗條約的事情。
西滅西突厥,南定青海湖,東取百濟,割地倭國,短短的兩年,李治便打出了自己的威望,然後很騷包的給自己取了一個天皇大帝的名號,隨便也將天後的稱呼給了現今的蕭皇後,效仿前朝的楊堅與獨孤伽羅。
相比已經有些飄飄然的李治,李元璦最開心的還是第二代將領已經開始展露頭角。
李績滅西突厥之戰,棄文從武的裴行儉算無遺策,穩重老成的唐休璟皆得到了李績的舉薦。
劉仁軌定百濟,小將程務挺大放異彩,還降服了百濟名將黑齒常之。
程咬金在縱橫倭國九州島的時候,也從麾下發現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小將,隻因他的姐姐是廢後王氏不敢任用,將情況如實稟告給了李治。
李治並不計較,將之提拔為將。
裴行儉、唐休璟、薛仁貴、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這些新生代的將領已經走入曆史的舞台。
李元璦看著手上關於大唐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情況,心底也頗為自豪,經過自己的建設:大唐的盛世,應該提前到來了吧。
(全書完)
對不起兄弟們了!
太久沒有寫書,關於異能這方麵沒有把握好,劇情給寫崩了。
本想還原一個我所理解的腹黑高宗李治,但因貞觀時期寫的過長,收不住了。
越寫越不會寫。
尤其是後麵,很多時間一個小時都寫不出一百字來,刪了又寫,寫了又刪。
真的,萬分感謝依舊支持的兄弟。
真的對不起你們。
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