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李璘宮內行動成功之際,李璘的兒子,襄陽王李瑒等幾個兒子在得李璘宮內得手後,糾集另外一部分人馬,襲擊了李倬等李玢的幾個兒子的府弟。因為事發突然,李倬等人沒有什麼提防,很快就被攻破了府門,結果李倬等人盡數被殺。
在殺了李玢之後,李璘馬上衝進金鑾殿,準備搶奪傳國玉璽,並進一步控製皇宮。
今天行動如此順利,非常出乎他的意外,原本以為會是一場惡戰,甚至有可能自己失敗,卻是沒想到,竟然這麼輕易成功了。想著從今天起自己就是大唐的皇帝了,李璘躊躇滿誌,在繼續下令手下的禁軍人馬控製大明宮各門時候,也準備去傳令一些親信大臣進宮議事,布署後續事項。
不過就在李璘率部幾十名親兵及一部分禁軍將士前往紫宸殿,準備在這裏召集大臣議事時,大明宮南門方向傳來喧嘩聲,接著左、右銀台門方向也都傳來震天的喊殺聲,站在宮內高處,可以看到無數的火把擺成幾條長龍,正往皇宮內飛奔而來。
一看到此景,李璘被嚇呆了,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他能控製的人馬,他能指揮的人馬根本沒有這麼多,也沒辦法從左銀台門及大明宮正門方向衝進來,唯一的解釋就是其他人控製的人馬殺進來了。“楊晞,一定是他!”幾乎在刹那間,李璘就想到了這個莫名其妙成為他侄兒的人。
隻有楊晞控製的禁軍人馬集體行動,才有如何聲勢的。
隻刹那功夫,李璘心中的得意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代之的則是無邊的寒意,還有死亡的恐懼。
他有點明白了,其實他的行動一直被楊晞知道的,隻不過楊晞沒在他行動時候插手,不然他根本不可能攻進宮來的。現在他得手了,李玢被他殺掉了,楊晞卻在這個時候開始行動,那擺明就是想坐收漁翁之利的。楊晞太狠毒了,此時可以打著解救皇帝,剿滅叛亂的旗幟殺進宮來,不需要考慮就可以將他這個“謀逆”的親王殺掉。
“快從玄武門逃走!”自己麾下的人馬與楊晞指揮的左、右龍武軍對陣,根本沒有一點勝算的可能,李璘非常知道這一點。此時的他已經沒有心思去想皇位了,也沒有底氣與楊晞指揮的人馬對抗,而是馬上想到了逃走,逃的越遠越好。
楊晞指揮軍隊作戰,每次都是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大勝,他這點人馬,怎麼會是楊晞的對手?
他在行動前認外,隻要他控製了皇宮,那楊晞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最後隻能聽任他發落,當年太宗皇帝李世民發動兵變不就是這樣的嗎?怎麼現在會變成這副樣子,李璘有點不明所以。
當然這是他想的太簡單了,行動準備的也太急促了。
如果楊晞事前沒有準備,沒有將他的行動安排都掌握清楚,那不可能這麼快就做出反應,很可能在李璘控製了宮內形勢,掌握了整個皇宮時候才警醒,那時候行動已經遲了,至少沒這麼容易殺進宮來。而得了勢的李璘,可能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甚至他可以趁晚上宵禁時候,消息傳遞不快的時候,派自己麾下人馬控製其他禁軍。掌控了更多的人馬後,那楊晞即使發現了,勢必與李璘形成對峙。
要是李璘再拿出點什麼李隆基的遺誥之類的東西糊弄大臣,說不定能得更多大臣的支持,李隆基駕崩前對李璘的看重是有目共睹的。
但現在,李璘已經沒這種可能布置,更沒一絲可能取得了成功。
在收到潛伏在左羽林軍的人員發出李玢已經被李璘殺掉後,楊晞馬上就親自指揮人馬從幾個城門方向殺進來了。
左銀台門及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風,還有建福門及望仙門都是他手下將領鎮守,得到消息後,馬上就打開了城門,放楊晞指揮的禁軍將士衝殺進來。
左、右金吾衛中那些不是楊晞親信的人員也馬上被控製住,隨後左、右金吾衛也加入了剿滅李璘叛軍的戰鬥。
而龐忠所領的五各左龍武軍將士已經從長安城北側往重玄門方向包抄了,也就在李璘剛剛逃到重玄門的時候,龐忠的人馬已經在重玄門外排開了。
前有攔截,後有追兵,躲到重玄門城樓上的李璘隻能無奈地長歎。
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成功隻有短短的半個時辰,連紫宸殿都沒熟悉下來,就被趕了出來。
而且,今天小命丟在這裏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