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沒有人不明白楊晞這隻是故作姿態,客氣一下而已,沒有人當這話以回事。高適、李泌等人馬上出來相勸,讓楊晞不要推辭,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天下百姓不受離亂之苦,就接受群臣的請求,繼位登基。最終楊晞隻能不再推辭,不過他還是沒有馬上答應,隻是很不情願般地說道:“諸位同僚的意思本王知道了,那本王就勉為其難,暫時代為主持朝事,以免天下紛亂,出現動蕩。不過是否繼位登基,還待本王好生思量一下再做決定,待過些日子再與諸位同僚商議。”
說到這裏,楊晞停了一下,然後走到殿上,麵對群臣而立,大聲說道:“諸位同僚,永王李璘起兵謀亂,殘忍地殺害了皇帝陛下。如今局勢紛亂,希望諸位同僚與本王一道,齊心協力做事,好生替陛下舉辦喪事,並努力恢複大唐秩序。永王之亂,必須要嚴查徹底,將此事審查清楚,處置相關人員,要是任何人參與其中,定要嚴懲。希望諸位同僚能不懈於朝事,兢兢業業做事,千萬別辜負剛剛逝去的兩位大唐皇帝對諸位的厚愛。”
“臣等一定遵從忠王殿下的教誨,勤於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高適第一個站出來應和,隨即大殿內的大臣先後跟著唱各,最終變成了整齊劃一的聲音,大家發自內心或者不情願地表示了對楊晞的支持。
楊晞也令眾臣散去,不過留下了重要那些大臣,郭子儀、李泌、顏真卿、高適、房琿、李麟、張鎬、李光弼、龐忠等大臣,繼續商量事兒。
商量的結果也很快就出來,那就是馬上為李玢這個可憐的皇帝舉辦喪事,喪事一定要隆重,並且全力審理和追查李璘叛亂這案件,將所有與之有關的人都查出來,依其所犯的罪給予相應的處置。
還有,如今是非常時間,長安城內的戒嚴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為了搜捕永王李璘的黨羽,長安各城門也暫時不打開,禁止城內外的人員進出,直到局勢穩定下來,再決定何日取消戒嚴。
楊晞也為各人分配了任務,令房琯、高適、李泌、郭子儀暫時代為處理朝事,讓大唐的國家機器繼續運轉,再令龐忠和渾緘掌管長安城內外的所有兵馬。
所有兵馬的調動由他直接通過龐忠和渾緘來實現。
楊晞令李麟、張鎬、高適三人主持審理李璘謀逆的案件,令張鎬主持,審理結果三人一道向他報告。楊晞告訴三人,要盡快將李璘造反的事審查清楚,爭取早一日讓天下的百姓知道這件事,讓他們少些擔憂和害怕。領了命後,各人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隻有郭子儀留了下來。
“嶽父大人,今天晚上你就不要回宮了,與小婿一道留在宮中吧!”
楊晞的請求郭子儀當然答應,在與楊晞一道往紫宸殿方向走去的時候,他輕聲地說道:“賢婿,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你預料那樣,永王替你做了很多你不方便做的事,他成了你的一顆棋子。老夫可是沒想到,事情進展人意會如此順利,沒有什麼波折。”
“嶽父大人,小婿也沒想到會這樣,可能是天助我成事也!”楊晞衝郭子儀得意地笑了笑,再道:“嶽父大人,看來待長安的局勢平靜下來,小婿就可以順應民意,登基稱帝了。隻是小婿沒想到,今日竟然沒有一位大臣站出來反對這事。”
郭子儀也跟著笑笑,輕聲說道:“賢婿,今日這樣的形勢,每個人看到後都膽戰心驚,皇宮內幾乎血流成河啊!兵亂剛剛平息,殿內都是你所領的禁軍將士,如此非常時刻,誰也不願意拿項上腦袋來開玩笑,即使有人想反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這也是好事!”楊晞點點頭,表示認同郭子儀的分析,又馬上說道:“嶽父大人,小婿想讓你再出來做事,行尚書令職,執掌政事堂事務。小婿覺得如今大唐的朝政需要有不少改革,為了天下的長治久安,皇權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製約,三省六部要如貞觀時候完全各司其職。所以小婿想請你出來主持尚書省事務,小婿覺得有你主持尚書省事務,許多改製方麵的事,做起來就方便了。”
郭子儀想了一下後答應道:“你這般說,老夫自然會答應。不過老夫也有言在先,待你完全理順了朝政,就讓老夫去休養,不再操持這些雜事!”
“嶽父大人的要求,小婿豈敢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