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京明白,李玉娟肯定誤解了女兒的好消息,糾結著該不該把話說得明白些時,鄧素素紅著臉,回頭道:“小京,你給我爹紮針吧。”
張小京點了點頭,從外屋提來醫療箱,取出銀針,準備紮針。
“小京,叔這病還能治好嗎?”
在李玉娟的幫助下,鄧家發一邊配合著脫去腿上的長褲,一邊弱弱的問了句,眼神充滿了期待。
張小京愣了愣,笑著道:“叔,我不敢亂說。”
李玉娟回頭嗔了他一眼,“你這孩子,都是自家人,哪有這麼多顧慮?是什麼就說什麼。”
自家人?難道真把自己當成了她的女婿?
這個誤會可大了!
張小京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認真道:“嬸,說實話,以前都是我爹給叔把脈、紮針的,我對他的病一無所知。”
鄧素素道:“那你先給我爹把一下脈吧。”
這丫頭對張小京本來就存有愛慕之心,又看到他神奇的點穴功夫後,對他的喜歡,簡直可以用崇拜來形容。
自然,她對張小京就多出了一份期待。
這些年,張進彪不是讓兒子熟讀“黃帝內經”,就是帶著他走村串戶,但從不讓他單獨給病人看病,自然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
他怕的是張小京火候還不夠,一旦出現誤診,聲譽將無法挽回。
聲譽這個東西,雖然是身外之物,但對一個醫生來說,至關重要。
拔苗助長的事,他決計是不會幹的。
聽了鄧素素的話,張小京猶豫了2秒鍾,就動心了,手癢得無法自製,父親的告誡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
“好,我試試看。”
張小京暗暗的深呼吸了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波動的情緒。第一次單獨看病,心情不免會有點小小的激動,但這卻是中醫把脈的大忌!
脈象的辨別,主要依據醫生指下感覺。因此,醫生擦脈,首先要做到心平氣和,方能洞悉其中的千變萬化。
脈象,是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它的產生與心髒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關聯。
這幾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錯綜複雜,千變萬化。明代中醫巨匠李時珍在“瀕湖脈學”裏將脈象細分為二十七脈。
調整好情緒後,張小京準備把脈。
坐在鄧素素搬來的一張板凳上,張小京將鄧家發的左手平放在床上,手掌朝上,然後伸出右手中的食指和中指,搭住他的手腕。
張小京神情肅穆,用心感受著兩指下微微跳動的脈搏。
一般的把脈,也就一分鍾左右。然而,五分鍾過去了,張小京的兩指還依舊搭在鄧家發的手腕上。
李玉娟和鄧素素母女兩瞪大著眼睛,大氣不敢出,緊緊的盯著張小京,急切的想從他的表情中看出點什麼來。
然而,張小京麵無表情,波瀾不驚。
她們有點失望,但心裏還保留著一絲希望。
雖然沒有看到張小京令人興奮的表情,但也沒有從中看到禿廢和失望。
人,隻要沒有走到絕望這一步,總會想著希望。
又過了一分鍾左右,張小京鬆開了鄧家發的手腕,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