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征年紀不大,剛過十八歲,因為上學比較晚,還是個即將要讀高三的學生。
普通人的十八歲,正是享受青蔥歲月,無憂無慮的年紀。
可陸征的雙眸中,卻早已經透露出了與他年紀不符的堅韌與滄桑,麵相上也比同齡人要老成一些。
陸征是孤兒出生,從有記憶開始,就生活在孤兒院裏。
日子雖然清苦,但好在孤兒院裏的人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無奈好景不長,就在他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孤兒院的土地被一個無良的開發商給盯上。
之後便是長達半年的撕扯,威脅,騷擾,最終老院長不堪重壓,住進了醫院,不到一個月就一命嗚呼。
老院長屍骨未寒,他兒子已經痛快的在拆遷書上簽字,拿著錢逍遙快活去了。
而那個逼死老院長的開發商,還惺惺作態,捐了一筆錢,說是代老院長發放給孤兒院工作者的安家費。
條件是,在一份免責聲明上簽字,讓他們必要時候,要向社會澄清整個拆遷過程,不存在任何違法違規的地方。
至於孤兒院的十幾個孩子,則由政府接手,分別送往其他的孤兒院。
那個時候,作為孤兒院裏最大的孩子,又正處於叛逆期的陸征,如何能夠接受這種安排,所以他私下已經有了逃走,甚至去報仇的想法。
但陸征的小動作很快就被人告發,陸征也成為了院裏重點“監控”對象。
最終還是孤兒院的副院長,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在她的操作下,陸征搖身一變,掛名成為了孤兒院的員工,還順利的從無良開發商手中拿到了六萬塊錢的安家費。
隨後副院長又動用關係,幫陸征以四萬的低價,在臨近市區的平山縣城,買了套某個單位的改建房,並把孤兒院裏,陸征認下的妹妹江曉,給領養了出來。
和陸征的平庸不同,江曉不但模樣靚麗,處事沉穩,學習成績也一直都非常優秀。
當初正是她敏銳的察覺到了陸征的“複仇計劃”並告訴了副院長,這才及時攔下了陸征,不然現在陸征還不知道在哪吃牢飯。
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副院長才把江曉也領養出來,看住陸征。
兩人居住的房子隻有小小的四十多平,可總算有了立足之地,開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乍聽上去,固然美好。
可真正身處其中,才知道有多艱難。
在買完房子,置辦好生活用品之後,兩個人的全部存款,也僅有一萬餘元。
偏偏這時,一直對他們兩兄妹關照有加的副院長,因為女兒在京府出了些財務問題,於是變賣了房產跑去幫忙,一去幾年都沒有音訊。
當時副院長為他們兄妹二人所做的種種後續規劃,也隨之淪為泡影。
獨立生活的新鮮勁一過,兩人便不得不正視現實,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
好在兩人都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在孤兒院裏也培養出了自己動手的能力。
從初三暑假開始,陸征和江曉便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掙錢。
可平山縣,畢竟隻是一個小縣城,以他們兄妹二人的年齡和學校裏的作息時間,能夠找到的臨時工十分有限。
多半還是街坊看他們兩兄妹無依無靠,靠著情分幫他們安排一些打下手的活,賺的錢用來日常生活都已經很清苦了,更別說是攢下來留著備用。
一直到高一寒假,這種局麵才終於得到好轉。
平山縣第一家大型商場開業,地下兩層是在全國都有名的大型連鎖超市。
從商場開業,這超市的生意便好的出奇,為了應付夜晚的客流高峰,不得不招聘鍾點工。
陸征的街坊在超市裏混了個生鮮科長的職位,便把陸征和江曉都給介紹了進去。
有了穩定的兼職,兩個人的生活,這才勉強變得安穩下來。
今年的高二暑假期間,江曉因為補課,沒法參加打工,陸征索性在經理的幫助下,直接轉為了臨時全職工,一個月能拿到三千多塊。
本來想的是,努力工作兩三個月,攢下些錢,好讓江曉在高三能夠安心學業,加強營養,衝擊北府的著名高校。
卻沒想到,剛剛上班一個月,就遭遇變故,商場倒塌,他也被埋在了超市的倉庫,長達一個多月。
而且這件事,正朝著越來越麻煩的境況發展,讓陸征難免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紛亂的念頭,在陸征腦海中一閃而過,旋即陸征長歎一口氣,不再糾結,在三人的注視下,把那天發生的事,原原本本的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