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爺子得知自己拿錯了東西,尷尬不已,不過李逐水和顧沛寧都沒有責怪他的意思。看過張老爺子家的房屋確實損壞得厲害,不免讓人擔憂。
顧沛寧和李逐水一商量,便做了決定:“這樣的房子住著實在危險了,要不您先住到我們家去吧,這房子,由我們來幫您修。”
“那怎麼可以,我一個糟老頭子,哪能讓你們費心。”張老爺子連忙拒絕。
李逐水道:“我們幫您,是看在同村的份上,日後指不定我們就有靠得著您的地方了,所以現在更應該提前賣個人情。”
張老爺子是個農夫,他不懂那麼多彎彎繞繞,但是李逐水的一片真心,他確實感受得透徹。心裏一感動,又見他們堅持,於是不再拒絕了:“那就拜托你們了。”
顧沛寧和李逐水笑著應了。
幫張老爺子修屋子的事沒有假以人手,全部是由李逐水一人完成了,顧沛寧就在旁邊看,他需要木板的時候她遞一下,他累的時候她從懷中掏出一方繡著小雛菊的帕子替他擦擦汗,時不時遞給他一杯水喝。
時間過得很快,五天時間轉瞬即逝,李逐水也比顧沛寧想象中的能幹很多,他修葺過的牆麵,嶄新無比。在原來的基礎上,李逐水甚至幫張老爺子把屋頂房簷重新翻新過一遍。
外觀說不上多好看,至少刮風下雨也不會對屋內的人造成影響了。
這幾天張老爺子在李逐水家住著可謂是分外舒適,秋收之後,大家都閑下來了,李老漢不出門,便在家中和張老爺子喝茶聊天,好不愜意。
不過到底是在別人家裏,總感覺有幾分不自在。所以在李逐水通知他房子修好以後,他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一會兒之後去而複返,卻是給李家送來了一袋上好的稻米。
本來李逐水和顧沛寧體諒張老爺子是個老人,收人家的東西不太好,誰知一向沉默寡言的李老漢卻發話了:“他要是沒點表示,心裏過意不去。”
李逐水和顧沛寧啞口無言,看來老一輩的人都這樣的,真是讓人感到可敬可憐。
初冬之時,顧沛寧初次采用了院子裏的蜂窩煤。因為中間有鏤空的孔,所以煤塊很容易被點燃了。這些煤在外頭擱置了一段時間,染了些濕氣,不過對於煤來說,即便潮濕得徹底,依舊能夠慢慢燃起來,不易熄滅。
“好暖和。”
李大娘已經想不出什麼別的形容詞了,此時這一爐子的平和的火焰,讓整個人都鬆懈下來。
以前的冬天,是不用火柴取暖的,冬天不僅糧食短缺,柴火也難尋,所以更要省著用。更別提燒好的木炭,那是很多村民一生也沒有見過的稀罕玩意兒。
誰能想到呢,眼前這一塊塊黑色的石塊,竟然能燃燒。前頭聽顧沛寧說是一回事,親眼見到又是另一回事。
向來勤奮的李大娘,此時窩在爐邊,隻覺暖洋洋的,不太想動了。
好在家中無事,大家都閑下來了,於是一大家子便圍坐在爐邊取暖,李大娘猶豫了一下,又拿起了針線,她得趕製冬天的新衣。目前已經做了三件了,還剩兩件,是李老漢和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