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是愛酒,另一點便是對老官員體係有些微詞。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想娶蕭家女的,也不是所有青年才俊,都願意跟在自己先生的手下打雜,熬資曆,或者是被自家先生安排著,去輔佐他們的兒子或者是子侄的。
這些人數量不少,要說沒有野心壯誌是不可能的,步入了這官場中的男子,就很少有不愛權的!
禦酒的名頭給了他們很好的借口,再加上這滿城都在辦婚禮,手上還有大把的請帖,就算隻是進門喝點喜酒,那也是好的啊!
不管是誰來,這群新官員都會熱情招待,見著麵了也不會說什麼其他的話,互相拱拱手,說些喜慶的話,便直接讓人入座,熱熱鬧鬧的把這婚禮辦了下來,來的人該吃吃,該喝喝,吃吃喝喝完事兒了,直接走人就可以了。
新郎這邊也不挑理,人家拜完天地,出來和大家喝了一圈後就不勝酒力入洞房去了,看著也沒有拉攏誰的意思。
然而實際上,這些新官員們把這些來做客的官員看的清楚,記得也牢,日後不管是明裏還是暗裏的,他們都有所接觸,漸漸地,金美玉手底下的官員數量就開始增加了。
當然了,這些投靠的人中,有些人直接倒戈了,有些人還有些猶豫,和新官員接觸的還比較隱秘,不過卻也會幫著這些新官員打掩護做事情。
還有那些態度比較堅決的,好似立場很鮮明,做起事情來也對新官員不假辭色。
但是實際上,這些官員卻會給這些新官員們透漏一些對他們來說,比較重要的信息,比如說誰誰誰想要對付他們的誰誰誰,用的什麼方法,什麼時間,有什麼人等等。
當然了,這一部分的官員所求就和前麵的兩種官員不同,這一批官員都是金美玉親自見過的。
老官員們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沒把金美玉放在眼中,覺得她不管如何囂張,都隻是案板上的魚罷了。
卻不知,他們自家後院失了火,已經有不少人明裏暗裏的倒戈了。
並且,這倒戈的數量還在增加,最可怕的,還是這倒戈的人中,還出現了武官!
廣安王府掌管武官勢力,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大禹朝的慣例。
但是就像是文臣那邊一樣,武官這邊,也有死活都出不了頭的年輕人。
尤其是金美玉之前的那一通攪合,讓不少副官都動了心思。
武官的副官和文官這邊還不同。
武官這邊的副官,更多的是給主將出謀劃策,給主將刷功勞用的!
文官這邊雖然也差不多,但是至少文官這邊要臉,但是武官那邊,就赤裸裸的很。
武官這邊子承父業的太多了,甚至有些位置,早已經被一些家族給牢牢把持住了,下麵的將領軍官想要升遷,簡直千難萬難!
所以,當副官們感覺到了權利的美妙,那原本就蠢蠢欲動的心,現在越發的控製不住了!
投誠向金美玉的武官比她預想的還要多,雖然這些武官都是一些副官,甚至是更低一級的將領。
但是沒關係,有了他們,金美玉也算是把手伸向了軍權。
這一部分的勢力金美玉不打算動,至少現在還不打算動。
她不光不打算動他們,她還在暗暗的為他們輸送資源。
俗話說得好,有奶便是娘。
有的時候,金錢資源開路,還是有些用處的。
金美玉帶著她手底下的這幫人,明麵上和朝堂上的這些官員你來我往的爭鬥,暗地裏招攬自己的勢力,並且砸了大把大把的銀子去賑災。
哦,還有一點是,在小皇帝登基半年的某一天,金美玉下了一道聖旨,要求皇子府們做準備,接宮內的宮妃們回去小住奉養!
這事兒吧,就比較那啥。
原本,按照大禹朝的體係,先皇死後,後宮嬪妃,有孩子的,不管原本是什麼等級的,都會被冊封到妃位以上,然後送到祖廟那邊去,或者是直接圈在皇宮的某處。
沒有孩子的,會被送到家廟中剃度出家,青燈古佛一輩子。
家廟和祖廟不同,祖廟那邊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很大的一片院子,裏麵伺候的人不少,去祖廟和在皇宮中當皇妃沒什麼區別,依舊是錦衣玉食,依舊有人伺候,甚至逢年過節,還會有喜樂班子去唱戲表演,活的甚至比在宮中還要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