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總角之宴(三)(1 / 2)

看到陸柯走進三丫小學的時候,千越一下子停下了和同桌的打鬧,認真的把小手上下疊放在課桌上聽老師介紹陸柯。小學班主任老師是個福建人,她的普通話裏蘊含著軟軟的台灣腔:“同學們,我們班裏麵來了一位新同學,大家以後要好好相處啊,”說完回頭對陸柯說:“陸柯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

陸柯:“大家好,我叫陸柯,木字旁一個可的那個柯。”

話音剛落,千越馬上大聲捧場:“歡迎新同學!”接著帶頭拍起掌來。陸柯被這一鬧,臉又紅了。

因為兩家門對門,大人們為了節約時間,就開啟了輪崗製,每天一家的大人來一起接他倆放學。於是每天下課,千越和陸柯就站在小學門口等姚媽媽或者陸媽媽,他倆一個頂著5個馬尾,像一個刺蝟頭;一個從來不梳頭,發型奇形怪狀,在小學門口也是一道可愛的風景。兩人便從此開始了一起上下學的曆程。

三丫小學的黎校長是一個很有趣的老頭,他在擔任三丫小學校長之前在德國生活過很多年,後來為了照顧國內年邁父母而回國。但他回來之後卻發現自己的女兒不能適應國內的教育,於是他就自己在家附近辦了個小學。黎校長原本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但是開辦了三丫小學之後,他有了新的職業熱忱,因為教育小朋友們產生的成就感和責任感,他愛上了這個職業。這個小學既然是為了習慣德國教育的黎校長女兒而辦,那麼教學方式就和其他學校自然不一樣,他們學校沒什麼壓力,上午主要是在學校內上些基本的小學課程,下午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些課程,例如琴棋書畫、手工、烹飪、園藝,甚至是釣魚。千越那時候報名了水彩畫,每天都在教室裏學著畫各種好看的漂亮衣服,但是不管怎麼小心,千越的衣服總會沾上水彩,仿佛她其實是在畫自己的衣服。回到家後,千越又免不了姚母的一頓雞毛撣子炒肉。

一二年級不許考試,作業量也限製在半小時裏麵完成,因而基本上就是在玩,那時候千越還學會了爬樹,更加彰顯自己猴子的本性,仿佛給她一個棍兒,她就敢去大鬧天宮。三四年級則有了考試和作業,但是作業也限製在一個小時內;五六年級的作業則限製在兩個小時以內。學生們沒有具體的打分,而是分為六個等級,除了學習之外,還會計入團隊合作、社會活動、樂於助人、禮貌待人等項目的考核,等級本身也不會帶來攀比。

很多年後,千越聽到同事們討論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去各種國際幼兒園麵試,7歲就要每天做作業到11點的時候,不由感激三丫小學給了自己一個完整的童年,沒有把自己異化為隻會學習的機器。但是千越不知道的是,後來因為三丫小學那“上小半天玩大半天”的教學方法並不能幫孩子們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勝出,所以越來越少的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三丫小學去,學校越來越入不敷出,校長哪怕有教育夢想,最後也隻能無奈關停了三丫小學。

在千越他們上小學的那些年裏,每年春天,三丫小學都會組織同學們去附近的郊野公園郊遊,那裏有一條清澈見底的淺溪,水流緩慢,河床平坦,是小朋友們的撒歡樂園。有一次郊遊的過程中,千越發現了溪流裏麵有小蝌蚪,於是靈光乍現想要抓小蝌蚪回去,作為自己的小寵物養。

陸柯聽到之後皺起眉頭:“蝌蚪以後會變成青蛙的,你家裏有青蛙跳來跳去大人們會同意嗎?”千越顯然沒有想那麼遠,搓搓手不以為意地道:“你先跟我一起抓嘛,抓到再說。”說著便卷起褲腳,脫下小皮鞋踩進水裏。當看到千越用手從小溪裏捧出小蝌蚪的時候,陸柯也感覺十分新奇,按捺不住加入千越。

春末的溪水冰冰涼涼的但不凍人,水草在水底拂過孩子們的腳掌,溪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仿佛閃著光的綢緞。日頭西移,老師的呼喚聲傳來,下身濕遍的二人將抓來的小蝌蚪盡數放進水杯,把水杯當作寶藏一般地捧著回去了。晚上回城,小朋友們要坐幾小時的車,千越邊捧著水杯邊打瞌睡,她的手漸漸無力起來,再加上車的晃動,水杯裏較滿的水眼看著要灑出來。陸柯看著千越漸漸下垂的小手,無奈歎氣,幫千越用蓋子把水杯關了起來。到家後,打瞌睡的千越終於醒過來,卻發現小蝌蚪們已經被悶死了,一團黑色沉在水底,一動不動。

千越看到後,眼一下子就紅了,哇地一聲哭出來,淚水如開閘的洪水,停也停不下來。陸柯知道自己犯了錯,所以才惹了小哭包那麼多眼淚,於是趕緊用手去擦。可陸柯的手也不幹淨,受傷的泥混著淚水在千越的小臉上留下了一團團黑印,於是他就更加無措了,急得在千越身邊走來走去,手不知道可以放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