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

天載十五年三月初三。

大周景行皇帝攜皇後率禁軍翼衛統帥百裏約、禦史大夫宋謹中、大學士並太公傅生海親臨南境素有“萬民之邦”的烏羌城參加三年一逢的雲月盛宴。

此宴乃景行皇帝於天載元年所設,意在紀念周邊諸多異族小國主動歸附大周稱臣九年,促進多民族交流與融合。

景行皇帝仁厚,異族子民與大周子民一視同仁。且為促進多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各個民族平等友好相處,每逢雲月盛宴,必然攜皇後親臨,換上異族服飾,與民眾同食同宿,與民同樂,以示對各族之重視。

宴會以整個烏羌城為界,各個異族從各地紛紛前來,獻歌獻舞,熱鬧非常。

整個大宴持續了整整三天三夜,烏羌城中一派和諧景象,隱有幾分從前的盛世景象。

大宴結束,民眾十分不舍,傾城而出送行景行皇帝,送行隊伍長達十裏有餘,直將皇帝送至鄰近的桑吉城方才休止。

皇帝一行行至覃州望城坡,忽遭反叛的大月氏一族率重兵襲殺。

聞訊,信王默存與藩王端王李複分別從安州、庭州迅速率隊奔赴望城坡勤王。

但山高路迢,待二軍趕至望城坡時,景行皇帝一行卻早已全軍盡沒,唯餘滿地屍骸,大學士傅生海更是屍骨無存,唯留一件血衣,看得人觸目驚心。

信王與端王千裏扶靈奔赴京城,舉國上下無不哀慟。

幼容公主聞訊悲痛欲絕,氣極早產,腹中胎兒卻因不足月而未能成活,幼氣血攻心之下,撒手人寰。

大皇子明睿、二皇子明成瘟病未愈,又聞此噩耗,哀慟之下,愈發嚴重,雙雙離世。

自此皇嗣凋零,唯餘一個小公主——鳳卿,時年九歲。

為穩江山社稷,眾朝官提議擁立信王登基為帝,以穩內外朝局。

時值當時,這也是最好的選擇,景行皇帝皇嗣凋零,僅存的鳳卿公主尚且年幼,又為女兒之身,無法擔當國之大任。

信王身為景行皇帝二哥,有勤王之功,品性亦是親切仁厚。

故而此提議一出,滿朝文武皆覺是當下最好也是最穩妥的選擇。

順宗年,新帝登基,世人皆稱新帝為——順宗皇帝。

順宗皇帝即位之後,立即徹查大月氏反叛一案,經查發現,當朝宰相並兵部尚書百裏殊、其子禁軍羽騎統帥百裏約勾結大月氏一族妄圖謀逆,裏應外合襲殺景行皇帝。

天子震怒,勢如雷霆,百裏氏全族株連,三族之內悉數斬殺,三族以外,流放嶺南。牽涉此案的朝臣亦難逃法網。

此案所涉甚廣,直到十二月方才審結。

為開辟新朝氣象,次年一月,新帝改年號為“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