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孔吉一直在與共敖討論防禦問題,還沒來得及提起此事,他便有些沉不住氣了,此時孔吉略作思索,又看了看共敖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由笑著安撫道:“讓我猜猜,臨江王這麼大的手筆,是不是想讓我替你要來兵器的冶煉技術?”
“孔大人不愧是東楚王麾下的首席謀士,這都被你猜到了。”共敖驚訝的看著孔吉,他沒想到,孔吉居然已經看透了自己,既然已經說破,他便繼續道:“雖然有長江這條天然的運輸線,可我臨江國每年的武器更換,羽箭需求都很多,我們長期購買終非良策,所以,我希望孔大人能夠幫我說說情,讓東楚王派些匠人過來,替我解決這件難事。”
“嗬嗬,臨江王也不必如此憂慮,我來的時候,東楚王已經給我交代了,讓我告訴臨江王,可隨時派人前往江東學習冶鐵技藝,並且,若臨江王有意就地建造,我們可以提供五十名匠人,幫助臨江王,如何?”
共敖要的就是這句話,他大喜道:“我一定會派人去江東學習的,不過,我這頭也想立刻投入生產,所以,派匠人一事,孔大人多費心了。”
共敖用眼睛瞄了瞄黃金,示意孔吉看在黃金的份上多幫忙,孔吉也並不避諱此事,這麼多黃金,白白拒絕可惜了,他便拱手笑道:“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
共敖一件心事終於了了,他看著孔吉笑道:“我再偏殿設了酒宴,孔大人隨我去偏殿邊吃邊聊,這些黃金,我會命人送到你的船上。”
“有勞臨江王了。”孔吉大喜,隨共敖一起向偏殿行去。
沿途二人討論了很多,包括鐵礦開采,匠鋪應該設在什麼地方等等,但二人快要走到偏殿的時候,共敖之子共尉匆匆走來,在共敖身前拱手道:“父王,前方送來情報,壅王之子章平來訪,此時已隨我軍入境,向江陵行來,此時估計快到了。”
共敖與孔吉同時看向共尉,共敖詫異道:“我與雍國並無交往,章平此來所謂何事?”
共敖又思索片刻,大駭道:“莫非雍國遇到了什麼麻煩?會不會……是漢軍北上了?”
孔吉在旁搖了搖頭:“若漢軍北上,章邯不會向南郡求援,他會直接發書西楚,求西楚霸王項羽出兵增援,所以,我覺得章邯派兒子南下,一定另有其事。”
說著,二人向偏殿走去,走一段距離,共敖看向兒子共尉,吩咐道:“既然人家遠道而來,咱們也不能失了禮數,你立刻率兵三千,前去迎接,一定要隆重一些。”
……
章平自從見了韓平後,他對項莊的看法已大大改觀,況且韓平說的一句話對章平觸動最深,那就是他們在東楚服役兩年,便可洗去奴隸之身,成為真正的楚民,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報複,項莊的遠大目標,不僅僅是征服各國,他還要征服人心,讓東楚變得更加強大。
章平之後匆匆趕回了自己的駐軍地,並將所見所聞和韓平的事修書一封,並把項莊救下秦國降兵的事情一一陳列,命人送回雍國,之後不久,鄧縣縣令和縣尉帶著百餘人馭馬匆匆趕來,接受了章邯的使節,並派人沿途護送,隨同章平的軍隊一同南下,向江陵進發。
這一行就是幾十裏路,橫穿邔縣和鄢縣,於下午抵達了江陵,在江陵境內與前來相迎的共尉相遇,兩人彼此寒暄數語,說些客套話之後,章平又跟隨共尉的軍隊緩緩向江陵而去,沿途鼓聲,鑼聲不絕於耳。
行抵江陵北門,又有鼓聲和號角聲相迎,城門兩排站滿了軍隊和臨江國的官員,在一番隆重的歡迎儀式下章平帶著百名親兵押解著五輛馬車緩緩而入,並囑咐其餘兵馬城外築營,不得惹是生非。
北門距離臨江王王宮並不遠,很快隊伍來到了王宮前,章平與共尉各自下馬,在共尉的引領下,章平快步走入了臨江王王宮。
偏殿正在設宴,歌舞聲聲,章平緊隨共尉來到了偏殿,剛剛走入偏殿,章平一眼便看到了坐在客席上的孔吉,而且,隨父親出征多年,章平也認識孔吉,此時他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若能借此機會從孔吉的口中探探深淺,在說服共敖美言幾句,恐怕這趟江南之行將不虛此行,想到這,章平快步走上前,雙手抱拳,給共敖施一禮:“參見臨江王。”
共敖笑著擺擺手:“賢侄不必多禮。”
章平又看向一旁的孔吉,拱手道:“久聞東楚王麾下第一謀士,今日得以一見,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