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1 / 2)

會稽那是什麼地方?會稽又叫茅山,而且是大禹彙聚各路能人共同商議治水的地方,可謂秘傳無數。孫泰把南遷事情搞定,便向家人介紹了他的師傅杜子恭。這杜子恭確實是能人,在五鬥米教的江浙一帶算是呼風喚雨,本人也確實有本事,信徒大把。但杜子恭依然是肉體凡胎,幾年後也暴病而亡。杜子恭一死,孫泰憑借從他那裏學來的一身本事,再加上平時的暗地經營,搖身坐上了五鬥米教教主寶座,一時間孫家風頭無兩,威風再振!

此事一起,孫家全家老少無不對孫泰恭敬有加。尤其是在孫恩眼裏,這位叔父簡直就是神仙般的人物。而孫泰也喜歡這個好學上進的侄子,叔侄倆天天如影隨形,知道孫教主的人,也都知道孫教主的這位聰明伶俐的大侄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天下格局大亂,孫泰自忖手下教徒甚眾,也意圖舉兵作亂,結果被會稽內史發現,私下告發了他。幾日之後,會稽王司馬道子率兵圍了孫府,一舉格殺了孫泰,外帶孫家上下幾十。

而孫恩則被數百教眾保護著逃到了附近的海島避禍,一支人馬就這樣孤懸在了海外。

孫恩本來隻是想避禍罷了,也確實有幾個教眾勸他返回大陸振臂一呼,為叔父孫泰報仇,可孫恩一直沒答應。直到他某天在整理孫泰遺物時發現了一冊竹簡,這才引起了他內心極大的波動,那就是孫泰整理出的養骨術。

這本來隻是孫泰信手一寫,內容大致就是骨乃人之根本,精氣神肉血皮毛均要附於骨之上,煉什麼都不如煉骨,骨好了,人才會有整個的改變。這竹簡的後麵還有孫泰寫的一些養骨煉骨的法決。如果換成別人來看,這就是個發牢騷或者開腦洞的東西,一笑置之罷了。可孫恩不是,這冊竹簡直接命中了他的命門,和他曾經想過的事情一模一樣,死去的叔父無意間給他打開了一扇大門,而他在其中看到了希望。孫恩每天在海島都抱著這捆竹簡讀來讀去,不問世事,不再操心其他。

本來保著他跑到海島的教眾們都快絕望了,本以為跟著盡得真傳的孫恩能帶著他們重舉大旗,沒成想這孫恩整個就是個不諳世事的書呆子。但就在半年之後,看完了所有竹簡的孫恩,突然把所有教眾召集到了海邊一片石台上,迎著海風,孫恩宣布要舉大計,謀大事!

五鬥米教和天師教一脈相承,現在原教主被滅門,少教主隱忍半年後率眾複仇!

隨著孫恩的船隊出航,這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飛到了各地。無論是起義軍、士族還是各地豪強,都把目光投降了從孤懸海外的小島回來的孫恩,看他到底是有些真本事,還隻是靠著嘴巴想拉攏人。而孫恩也一共隻有幾百號人,憑著點人也許占個村霸個縣還行。複仇?說夢話怕是都不敢這麼大聲吧?

但孫恩確實是個奇才,他並沒有沿襲以往那種雙方排兵布陣的傳統戰法,而是充分利用自己人少船多靈活性大的優勢,利用水流做機動頻繁騷擾沿岸的守衛官兵,迅速的完成了突破封鎖線和串聯各地教眾的目的。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孫恩已經利用自創的戰法在沿海建立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把之前五鬥米教的散落教眾聚到了一起。而此時正在觀望的一些起義軍也有了動靜,看跟著他有希望便紛紛來投奔。短短半年時間,孫恩手裏的隊伍已經從數百人暴漲到了近十萬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