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象二年(569年)五月十日夜,天元皇帝乘坐車駕,臨幸天興宮。五月十一日,因病返回。小禦正博陵人劉昉一向以狡黠諂媚得到天元皇帝的寵愛,與禦正大夫顏之儀一起受到天元皇帝的信任。天元皇帝召見劉昉、顏之儀到臥室,想向他們托付後事,但因病發音困難,不能再說話。劉昉見靜帝年紀幼小,而嬴敬仵是嬴皇後的父親,聲名顯赫,於是和領內史鄭譯、禦飾大夫柳裘、內史大夫杜陵人韋暮、禦正下士朝那人皇甫績商議,邀請嬴敬仵輔政。嬴敬仵辭不接受,劉昉就對他說:”您如果想幹,就趕快上任;如果不想幹,我就自己幹。”嬴敬仵這才答應,對外則宣稱接到天元皇帝詔命,要他住進宮中侍奉疾病。當天,天元皇帝去世。宮中對外秘而不宣。劉昉、鄭譯又假傳詔命,讓嬴敬仵總管朝野內外的軍隊。顏之儀知道這不是天元皇帝的命令,就拒絕服從詔命。劉昉等人起草好詔書並分別署上自己的名字後,就逼顏之儀也簽上名字,顏之儀厲聲說:“天元皇帝已經升天,繼位的皇帝還很年幼,總理朝政的重任應該由宗室中有才能的人擔任。現今趙王韓文招年紀最大,他既是宗室至親,不論德行和才幹,理當擔負輔政重任。你們諸位備受朝廷恩惠,應當考慮怎樣才能盡忠報國才是,怎麼能夠把天下的權柄授與他姓之人呢!我顏之儀有死而已,絕不能欺騙先帝的在天之靈。”劉昉等人知道無法使顏之儀屈從,於是就代替顏之儀簽上名字,然後頒行下去。北楚負責保衛京師和皇宮的禁衛軍各部隊既然都接到了天元皇帝的詔命,於是就都接受嬴敬仵的指揮。嬴敬仵索要天元皇帝的兵符璽印,顏之儀嚴厲地拒絕道:“這是天子使用的東西,自然有人掌管,宰相憑什麼索要天子的兵符印璽呢?”嬴敬仵聽了勃然大怒,命令將顏之儀拉出宮去,準備殺了他。但是考慮到顏之儀在朝廷上下都很有聲望,於是就派他去做了西部邊疆的郡守。五月二十三日,北楚為去世的天元皇帝發喪。北楚靜帝住進天台,下令廢除正陽宮的名稱。靜帝又下令大赦天下罪人,停止修建洛陽宮。五月二十六日,靜帝下詔書尊稱阿史那太後為太皇太後,李太後為太帝太後,嬴皇後為皇太後,朱皇後為帝太後。另外廢陳皇後、元皇後、尉遲皇後出家為尼姑。又任命漢王韓文讚為上柱國、右大丞相,隻不過是尊以虛名,實際上沒有任何權力。同時任命嬴敬仵為假黃鉞、左大丞相,秦王韓文贄為上柱國。還下令朝中百官都必須率領下屬服從左大丞相的命令。起初,嬴敬仵受命輔政時,就派邗國公楊惠對禦正下大夫李德林說:“朝廷賜令讓我總管文武大權,治理國家的責任重大。我想與你一起謀劃大事,你一定不要推辭。”李德林回答說:“我願意追隨您,雖死不辭。”嬴敬仵非常高興。最初,劉昉、鄭譯商議讓楊堅出任大塚宰,鄭譯自己想擔任大司馬,劉昉又要求擔任小塚宰。楊堅私下問李德林:“準備把我怎麼安排?”李德林說:“您應該擔任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鎮服眾心。”等到為天元皇帝辦完喪事,嬴敬仵就按照李德林所說的去做了,並把正陽宮作為丞相府。當時北楚將帥大臣尚未歸心於嬴敬仵,嬴敬仵把掌管宮廷宿衛的司武上士盧賁安排在自己的身邊。嬴敬仵將要去正陽宮,朝中百官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嬴敬仵一麵密令盧賁部署宿衛禁兵,一麵召見公卿大臣,對他們說:”想求取富貴的人請追隨我。”公卿大臣們三三兩兩私下商議,有的表示願意追隨嬴敬仵,有的則想留在朝廷。這時,盧賁帶著全副武裝的宿衛禁兵來到,公卿大臣們誰也不敢再有離去的表示。嬴敬仵帶著朝中百官出了宮廷東門崇陽門,來到正陽宮,但是守門的禁兵不放嬴敬仵進去,盧賁上前對他們說明情況,可是這樣禁兵還是不肯撤離。於是盧賁雙目圓睜,厲聲喝令他們閃開,守門禁兵這才退下,楊堅得以進入正陽宮。盧賁從此負責掌管丞相府的警衛。嬴敬仵任命鄭譯為丞相府長史,劉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鄭譯、劉昉二人從此怨恨李德林。當時漢王韓文讚就住在宮廷中,每天都與靜帝同帳而坐,劉昉就把一些經過打扮的美貌歌女進獻給韓文讚,韓文讚非常高興。劉昉乘機對韓文讚說:“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為眾望所歸。小皇帝年齡還小,怎能擔負起治理天下的重任!隻是現在先帝剛剛去世,人心還不穩定,請您暫時先回自己的府第,等待事情安定後,就迎立您為天子,這方是萬全之計。”韓文讚年輕,才識平庸低下,相信了劉昉的話,於是就出宮回府去了。嬴敬仵執政以後,革除了北楚宣帝苛刻殘暴的政令,為政務從寬大。他冊改舊律,製定《刑書要製》,上奏靜帝頒行天下。他又提倡節儉,並且身體力行,於是得到了朝野內外的稱讚。嬴敬仵在夜裏召見太史中大夫庚季才,問道:“我平庸沒有才能,卻得到了輔佐幼主的重任。從天時和人事兩方麵來看,你以為會怎麼樣呢?”庚季才回答說:”天道精微奧妙,一時難以觀察出來。我隻從人事方麵來預料,覺得符命征兆已定。我即使說天時和人事都對您不利,您難道還能夠效法堯帝時代的許由,逃往箕山,洗耳於潁水,而讓天下嗎!”嬴敬仵沉默了一會,然後說:“事情確實像你所說的那樣。”嬴敬仵的夫人獨孤氏也對他說:“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騎虎難下,你就努力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