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31:黃巾起義舉兵禍(1 / 2)

公元184年二月,張角聚集信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發動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因為起義者都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黃巾軍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波才、彭脫所領導的東方黃巾軍起兵潁川、張曼成領導的南方黃巾軍舉旗南陽,一起響應張角。

漢靈帝見黃巾軍如此厲害,慌忙於三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將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高雲收到的加急公文正是讓他自募鄉勇,抵禦黃巾的。

其實,高雲為了防備黃巾起義,早就散布斥候遠近打探。所以自從張角起事那一刻起高雲就收到了消息。並且也已經傳令各營整備器械、打點行裝,就等公文到來。

二月二十四日,遠部斥候來報,黃巾軍大獎程遠誌率領蛾賊五萬兵犯幽州,現已逼近涿郡城池。幽州太守劉焉命校尉鄒靖引兵一萬據守涿郡,抵擋程遠誌。

其實這些高雲早在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就料到了,這倒不是因為高雲熟知三國曆史,而是他知道涿郡是幽州的補給重地、囤積極其豐厚。黃巾軍錢糧短缺、器械不足必然會就近前來搶奪。所以高雲早早調集三軍,為的就是增援鄒靖。當然他之所以這麼積極,並不是因為鄒靖,而是為了蘇蘇。

鄒靖受命迎敵,眼見五萬黃巾軍兵臨城下,急忙召集文武商議對策。功夫不大,眾人到齊,鄒靖開口問道:“如今黃巾賊程遠誌率軍五萬進犯我境,現已兵臨城下,諸位可有退敵之計?”

鄒靖話音一落,下班走出一個年約三十、黃麵短髯、雙耳垂肩、臂長過膝的男子,衝鄒靖一施禮,說道:“啟稟校尉大人,如今黃巾賊勢大,我軍兵少,恐難以抵敵。久聞虎威校尉逎縣令高雲英勇善戰,手下兵多將廣。劉備以為不如派人前往逎縣,請高校尉發兵增援,共同剿賊”。

原來劉備雖然因為沒遇到關張而沒錢招兵買馬,但還是不甘寂寞,毛遂自薦的到鄒靖手下做了幕賓。但是這帶兵投效和單人投效的結果就是不一樣,演義中劉備帶關張和五百鄉勇投效鄒靖那是受到了相當的禮遇,而如今劉備孤身一人到鄒靖手下做個幕賓顯然就不那麼受待見了。

鄒靖聽了劉備的建議有些猶疑不定,在鄒靖的小算盤裏如果高雲僅僅是個逎縣令,那他肯定會下令讓高雲前來增援。

但如今高雲受封虎威校尉,和他是一個級別,就不是他能調的動的了。要想讓高雲來幫忙,那就隻能是去請。而這一請就好像失了自己的身價、丟了自己的顏麵,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得分一份功勞給高雲,這是鄒靖極不願意的。但是若不請吧,又恐怕自己寡不敵眾,到時候更難堪,所以才猶豫不決。

正在鄒靖左右為難的時候,下麵武班裏一下站出兩個披盔帶甲的武將來。這二人是親兄弟倆,哥哥叫韓淩、兄弟叫韓利,是鄒靖手下最得力的戰將,深受鄒靖器重。

這倆人一站起來就大大咧咧的說道:“鄒大人不必憂慮,量那黃巾賊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有何可懼。我兄弟二人願率一支人馬出城迎敵,定要取那程遠誌的項上人頭。劉玄德懦夫之見,不聽也罷”。

劉備知道韓淩和韓利兄弟倆又是鄒靖的愛將,而自己又十分的不受待見,所以即便是被他們當麵羞辱,也隻好忍氣吞聲,不再言語。

韓淩和韓利兄弟倆曾經為鄒靖平定過幾次山賊,鄒靖對自己這兩個愛將是相當的信任,聽了這兄弟倆的話立馬信心百倍,稱讚道:“好!二位將軍如此武勇,想必是那黃巾賊子命裏該絕。本公給你們二人五千兵馬,命韓淩為主將、韓利為副將,明日一早,出城迎敵!”

“得令!我兄弟二人定要成功,斬下程遠誌首級獻於大人”。

劉備在旁邊聽這兄弟二人大誇海口,不禁心裏暗想:“那黃巾軍起兵以來勢如破竹,攻城略地,無往不利,豈是那麼容易剿滅的?這二人如此輕敵,必敗無疑!”

但是想歸想,劉備也知道自己在這裏沒有說話的份兒,所以也隻好閉口不言。暗地裏卻連夜回家安排家眷避難,自己也打點行裝準備跑路。

第二天平明,風輕雲薄,程遠誌率黃巾大軍臨近城下討戰。鄒靖傳令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命韓淩、韓利領兵出城迎敵,自己親自在敵樓上觀戰,準備等自己的心腹愛將斬下程遠誌人頭的時候,好大舉慶賀。

韓家兄弟二人往日跟山賊交鋒從沒有輸過,平日裏傲慢的很。他們以為山賊是賊、黃巾賊也是賊,既然都是賊那賊將的武藝也肯定不高。所以從心裏沒把程遠誌放在眼裏,都幻想著一刀砍下程遠誌的人頭,好回去領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