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雲聽郭嘉這麼一說,感覺似乎還有轉機,急問郭嘉道:“奉孝此話究竟何意?”
郭嘉笑道:“董卓性急少謀,且生性殘暴,其屬下文武眾僚盡皆十分懼怕,無不謹口慎言。賈文和深諳保身之道,自知與董卓無親無故,更不敢輕易諫言。因而董卓雖得王佐之才,卻不能用也。又董卓帳下李儒、李傕、郭汜、牛輔等人,皆嫉賢妒能之輩,賈文和自知難以容身,必然早謀脫身之計。早晚間,郭嘉一紙書信,定讓他傾心來投,兄長盡管安心高坐”。
“嗯”,高雲點點頭,笑道:“若是別人這樣說,我或許不信,但是此言出自你郭奉孝之口,哥哥我就深信不疑,哈哈哈哈”。
“郭嘉定不讓兄長失望!”
“嗯!這個我一點都不懷疑。以奉孝之見,賈文和勸董卓暫屯澠池,究竟有何深意?”
“回兄長,此乃賈文和隔岸觀火之計也。董卓兵臨城下,張讓等輩情知勢窮力竭,必將鋌而走險,謀圖何進。何進輕而無備、性急少謀,我料其必死於小人之手。十常侍惡貫滿盈,朝堂內外無不恨之入骨,若何進被害,則張讓等輩亦必死於眾怒之下。何進一死,朝廷失統,洛陽必將大亂,屆時董卓驅兵進京,無可阻擋矣。此正兵法火攻之道也”。
“嗯,奉孝此論甚高啊!”高雲點頭讚許。
其實高雲自然也明白賈詡的計策,他之所以故意問郭嘉,是為了讓郭嘉展現才華,好進一步樹立威信。但聽了郭嘉這番論述之後,高雲卻禁不住由衷的讚賞,心裏暗想:“我對史料記載的情況一清二楚,都不敢斷定何進和張讓的爭鬥會是什麼結果。郭嘉僅憑借對局勢的分析,就能推斷出事情的結局,而且還這麼肯定,這份兒自信絕不是無緣無故的。在三國裏郭嘉用兵素來以大膽著稱,就憑這種魄力來看,也不會是假的了。這小子……真是不愧‘鬼才’這倆字啊,的虧我出手的早”。
除高雲之外,其他人對郭嘉的論述大多是半信半疑,因為郭嘉畢竟剛到“虎威軍”,又沒有真正的應驗過。文武眾人雖然都尊敬郭嘉,但那大多是因為高雲對郭嘉的態度。
唯獨有三個人跟高雲一樣欽敬郭嘉的謀略,這三個一個是關羽、一個是趙雲,還有一個是鄒穹。
趙雲聽完郭嘉的推斷第一個站起來,雙手捧杯,敬郭嘉道:“軍師深謀遠略,趙雲拜服,請軍師滿飲此杯!”
“謝四將軍!”郭嘉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關某敬軍師一杯!”
“謝二將軍!”
“軍師高智,令人歎為觀止,學生鄒穹,恭敬軍師!”
“子祿先生過譽了,郭嘉惶恐,先生請!”
“軍師請!”
“哈哈!既是俺大哥、二哥、四弟都說軍師好,那想必軍師果真是個好男子!俺老張也敬軍師一杯!”
“嗬嗬,郭嘉多謝三將軍”。
關羽、張飛、趙雲在“虎威軍”中的威望極高,其他眾人雖然並不完全相信郭嘉的論斷,但見關、張、趙三將都給郭嘉敬酒,也都跟著站起來,紛紛跟郭嘉敬酒。
郭嘉一一遜謝,來回喝了幾十杯。眾人歡宴至深夜才散。
自從郭嘉推斷了京城局勢進展之後,“虎威軍”一眾文官武將更關心洛陽的情況了,各自派人到帝都四近打探,嚴密監視著洛陽內外各股勢力的動向。
這時候洛陽城裏最緊張的就是十常侍了,得知董卓已經兵到澠池,張讓等人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秘密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張讓氣道:“何進小兒,忘恩負義之賊!當初是我舉薦他妹妹進宮,如今他兄妹俱貴,卻不思報本,反要加害我等,實在可惡!”
段矽忙勸道:“張公且休要氣惱,如今大禍臨頭,我等須先謀對策才是啊!”
“是啊!張公快拿個主意吧!”其他大小太監也都慌亂的哀求。
“唉!”張讓歎了一口氣,說道:“可恨高雲不肯助我,如若不然,何進、董卓等輩何足為懼!如今董卓大軍已到澠池,朝中大臣又皆欲殺我等而後快,我等若要活命,隻有掌控新君一途,若要掌控新君,則必須先除何進!此事萬分凶險,爾等懼怕否?”
眾太監齊聲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死一搏!不是魚死,便是網破!請張公差遣!”
“好!!”何進一拍大腿,狠狠的說道:“不怕便好!你等如今便隨我進宮,去求何太後,就說我等要向大將軍請罪,賺她召何進入宮。何太後乃女流之輩,愚蠢無知,定然應允。我等便在宮內設下埋伏,待何進入宮之後,等便在宮內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