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與冀州刺史韓馥合兵一處,點調好糧草輜重,還沒起兵,就收到斥候回報,說虎威軍、青州龔景、北海孔融三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已經在黃河南岸下寨,把住各處渡口。
袁紹和韓馥同時一驚,韓馥問袁紹道:“本初公,若大軍不能渡河,當如何是好?不如改道清河,經東郡而往徐州。”
袁紹想了想,說道:“高雲乃心腹大患,今若不除,後難治矣。若改道清河,路途遙遠,且山河縱橫,行軍不便,必然延誤戰機。虎威軍屯大兵於黃河南岸,其本州兵力必然不足。若其餘五路大軍齊到徐州,高雲本州兵力難以抵禦,必調黃河兵馬增援本州。你我兵馬且先到黃河北岸屯紮,預備船筏,待黃河兵馬回援時,渡河南下,趁勢追襲,必可大勝”。
韓馥點點頭,“本初所見甚是,就依本初之計”。
兩人商議妥當,起大軍十萬,以顏良文醜為左右先鋒,浩浩蕩蕩,奔赴黃河前線。
自從董卓討伐戰結束之後,曹操回到陳留,張邈自知兵勢微弱,不能與曹操抗衡,為求自保,便將陳留太守之位讓給了曹操。曹操有了根本,又得了陳留兵馬、財政和人口,勢力迅速擴增,已是今非昔比。
曹操收到高雲密信,與荀彧擊掌相賀,荀彧喜道:“果不出主公所料也!”
曹操笑道:“如今高雲為解七路連軍之勢,不得不先發製人,使趙雲襲小沛。劉岱必然出兵去救。便是高雲此信不來,吾又豈能坐失如此良機耶?哈哈哈哈,可速讓諸軍準備,候劉岱出兵小沛,與虎威軍戰勢膠著之時,發兵北上,務必要一舉攻克兗州!”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等眾將官齊齊領命,各自點調兵馬,預備兵打兗州。
袁術久據南陽,周邊南鄉、新城、襄陽、江夏都是劉表的屯兵之地,袁術就如同在虎口當中。想改換根據地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北上司隸有宛郡張繡掣肘、南下劉表他沒那個實力,所以就剩下東臨豫州的孔伷相對較弱。袁術早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就想打孔伷的主意,但是怕給劉表借口,趁機連南陽給他收了,所以才沒敢動彈。
這下收到高雲密信,正中袁術下懷,樂的手舞足蹈。長史袁弘看了密信,似乎有些猶豫,對袁術說道:“主公,如今高雲勢急,合攻豫州之事,恐防有詐啊”。
袁術擺擺手,“汝此言差矣,高雲今被七路聯軍所困,自顧不暇,焉能有詐?再者,此處距豫州不過百裏,我等且先集結兵力,待虎威軍先動,孔伷兵離汝南之後,我再出兵。一舉取下汝南,可保萬無一失,汝不必多慮,速傳紀靈將軍來”。
“額…是”,袁弘雖然疑慮,但見袁術心意已決,也不好多言,便去叫紀靈。
稍後紀靈來到,袁術安排紀靈點調兵馬,伺機兵取豫州。
長沙距離徐州較遠,孫堅收到高雲書信的時候,已經把兵馬都點調整齊了,正準備往移兵北上,攻打劉表。
收到高雲書信,孫堅大笑,對眾將道:“普方公於我有救命之恩,他便不發書來,吾又豈能坐視?劉表豎子,膽敢與普方公為敵,便是吾之對頭也。諸將即刻點調兵馬,隨吾出征,兵伐南郡!”
黃蓋道:“主公,劉表盤踞荊襄多年,積累頗豐,不益輕敵。如今劉表尚未動兵,不如等他東征之後,主公再取南郡不遲啊”。
孫堅一抬手,“公覆此言差矣!想我等在虎牢關被困之時,若不是虎威將軍親冒矢石,舍生忘死將我等救下,焉能有我等今日?高將軍為救我等能置生死於不顧,我等豈能借虎威軍危難之機,為己謀私耶?勿再多言,速整兵馬,攻取南郡,絕不可使劉表動兵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