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大結局(3 / 3)

少年依舊沉靜的聲線隻叫在場所有人心疼,這樣一個少年,讓他們所有人汗顏……

“好……好……”淩蕭一遍又一遍地應著,胡亂地點著頭。

靖琰上前,將二人抱住,微歎了口氣,麵對這樣的兒子,靖琰真是又心疼又欣慰……

他雖自是那般想的,卻當聽到華兒那般毫不猶豫地承擔之時,心裏終究不是滋味……

還是蘇津開了口,“既然如此,便與風爵商量一番,由華兒先接任滄瀾宮魔君,再行登基,如此可好?”

華兒點頭,靖琰則立即便派了暗衛去找風爵。

而此刻的風爵,則與蘇沫一同站在碼頭,“風爵,蘇沫謝過你的深情厚誼,我為你所做的一切,都因愛你,而我算計你……”蘇沫不知該怎樣說出口,卻被風爵接過——

“你應我救蕭兒,我應你兩件事,第一件便是原諒,是以,我不會怪你。”

蘇沫感激地看向風爵,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男子啊?!

這樣的氣度,這樣的深情,這樣的胸襟,這樣的厚義……

風爵,你真是一劑毒……

“爵,蘇沫還是那句話,我愛你,會比你愛淩蕭更久,我會一直等下去,等到你愛上我,或,死……”

風爵看向蘇沫,他在想,若他當初紅袖招外遇上的是蘇沫,是否,亦是會愛上這個倔強執著的女子……

正思索間,便有暗衛跪在風爵身側,“尊主,主人請您去一趟王府。”

“何事?”風爵問道。

暗衛隻怕自己說不清,卻又不敢隱瞞,“回尊主,是主人、皇上,和華少主有事與您商議。”

風爵頷首,正欲飛身前往,便被蘇沫拉住衣袖,“爵,我可以陪你去嗎?”

想了想,風爵反將蘇沫握住,便一路往王府去了。

風爵與蘇沫到時,眾人正在商討著華兒的身份之事。

“琰,找我何事?”剛一落地,風爵便開口道。

靖琰與蘇津親自起身相迎,華兒亦緊隨其後,這架勢,倒是將風爵給逗笑了,“哈哈哈,這般嚴肅,難不成是琰要納妾?”

風爵這一句玩笑,可說是將在場眾人的緊張都去了一大半,經過他們剛剛的討論,還是覺得由靖琰開口更為合適,靖琰與風爵說話一向不拐彎抹角,便直言道:“爵,不知你可有將滄瀾宮交給華兒的想法?”

蘇津真是被靖琰的直白給嗆到了,雖然用不著拐彎抹角,但他個人認為,還是略委婉點,好歹有個過渡一點,比較合適……

而風爵卻顯然不在意,該是已經習慣了與靖琰的相處模式……

“隻要華兒願意,我自然樂得逍遙!”風爵直言直語,說真的,他若不是背著百萬兄弟,才懶得當這個魔君呢!不過他雖悉心栽培華兒,卻從來沒想過要逼華兒幫他接手滄瀾宮,這倒全憑華兒願意了。

華兒若喜歡這權勢地位,他便傳位予他,華兒若喜歡逍遙自在,他便由他去。

是啊,隻有風爵這等恣意逍遙之人,才給得起最完整的愛……

對淩蕭,對華兒……

聽風爵這般講,華兒隻覺感動,父尊給他的,他怕是一輩子都還不清……

“父尊!”華兒單膝跪地,向風爵抱拳道,“兒風華,懇請父尊傳位。”沉靜的黑眸與沉穩的聲線無一不彰顯著少年的卓越,他剛剛說,兒,風華!

風華……

華兒雖是靖琰與淩蕭親自答應許給風爵,風爵卻從未要求過要華兒跟他的姓,是以,從來都隻稱“華兒”,未曾提起過華兒的姓,而此刻,華兒親口自稱“風華”,讓他如何不感動?

若說一開始是因為淩蕭的緣故而對華兒另眼相看,那麼四年相處,他早已將華兒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疼愛,此時此刻,竟有些說不出話……

唯有單手將華兒扶起,良久才說出一個字——好!

見風爵答應,眾人皆鬆了口氣,如此,所有的問題終於解決了,而這代價,便是這個五歲少年的一生……

沉靜的黑眸中是堅決而無悔,自接受起,他便,自當盡力!

風爵開心,親自為華兒籌備了盛大的接任典,昭告天下,滄瀾宮新任魔君風華,年僅五歲,內功修為力壓群雄,精醫術,擅文史,親廢“魔”字,改稱“聖君”。

一時間天下嘩然,此等少年英才,當真是為終此亂世而生,天降神姿,睥睨江湖。

次日,上任皇帝靖琰與現任皇帝蘇津親臨,證實華兒為靖琰之長子靖華,繼承皇位,擇日登基,靖琰與蘇津任攝政王,輔佐新帝,改國號為“華夏”。

至此,江湖與朝堂兩權歸一,天下一統,盛世江山。

次月初一,新帝登基,封攝政王之子蘇經國為經國侯,爵位世襲,靖緋逸為逸王,靖緋瞳為梧瞳長公主。

而蘇津則已私下裏命人將蘇沫的母親葬入了蘇陵,罷了,恩恩怨怨,何時才能休,不過一個方寸之地罷了,既是臨終遺願,便隨了她吧……

蘇沫得到消息之後,隻立刻便來找了蘇津,“哥……”

蘇津一愣,回頭看到那個與他有七分相似樣貌的女子,卻是隻轉身繼續向前走,蘇沫卻立刻追上去,伸手抱住蘇津的腰,帶著哭腔的聲音道:“哥,秦霜嫂子都告訴我了,你早已將璿璣七味的最後一味毀去,亦是半個月前便已命人算好了適合遷靈的日子……哥!”

蘇津從來就不是卑劣之人,卻始終任由她誤解……

原來多番刁難,便是想為她與風爵創造機會……

“哥,你早就原諒我了,是嗎?”蘇沫哽咽著道。

蘇津終於歎了口氣,道“你何曾做錯過什麼?為何不原諒?”

“哥……”蘇沫隻一遍遍地叫著,仿佛叫不夠,而蘇津亦終於喊了她一句——“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