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第87章 風雲再起(1 / 2)

關先生,一個在元末紅巾軍中如雷震耳的名字。

他與毛貴,杜遵義等人同為劉福通手下大將,獨領一支西路軍,在河南行省的西部地區遊擊散打,屢戰屢勝,威風八麵。

張士誠整了整衣袖,從主位之上站起,臉上微微動容。

劉福通既然派他手下最為重要的大將前來,必定有大事相商。

“恭迎明王特使!”

毛貴見關先生持諭旨來訪,立刻下跪接旨。

張士誠跟著略微欠身,卻並沒有下拜。

關先生卻也不拘於禮數,自顧自地攤開了那封黃絹紙書寫的諭旨。

“吳泰侯張士誠,刻苦忠勇,足智多謀,敗脫脫三十萬大軍於徐州,勞苦功高。今賞銀萬兩,金千兩,著補行中書省左丞相,賜金玉,假節,加封一等吳國公!”

關先生此語一出,立刻在眾人當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如此封賞,已經將張士誠的地位抬到了紅巾軍當中的第三把交椅,僅次於劉福通本人和湖廣的徐壽輝。

“臣,領旨!”

張士誠麵色平靜地接過關先生的諭旨。

他雖然感歎劉福通的大方,但也沒有太過於驚訝。

如今元軍主力折翼於徐州,一直在應對圍剿的劉福通終於找到了反擊的契機,他自然要籠絡住坐擁江浙,麾下十萬帶甲的張士誠。

“張大人如此年輕,就已官居一品,為我大宋的封疆大吏,真當是少年英雄,年少有為啊!”

關先生笑容可掬地看向張士誠。

“蒙古韃子多番侵擾俺們,如今元軍主力盡喪,俺們明王有意北伐大都,還望張將軍出一份力,讓蒙古人看看俺們漢家兒郎的威武。”

北伐!

一個漢人都祈望了多少年的詞句。

兩宋以來,北境淪喪於異族之後,無數仁人誌士便都把北伐作為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多少漢家兒郎拋頭顱,灑熱血,卻不見幾人功成。

如今三十萬元軍敗於徐州,難道就到了北伐的時機了?

張士誠聞言,不禁皺了皺眉。

雖然元廷已經是從裏到外爛了個透,但其實紅巾軍內部又何嚐不是危機四伏。

徐壽輝早已在浠水建都立國,杜遵義,郭子興等龍鳳政權的重臣也是各懷鬼胎。

北方的劉福通的百萬紅巾軍大多是強行裹挾,軍紀和裝備極差,甚至不如元廷的官兵。

更為要命的是,向北進軍會使得那些忙於內鬥的蒙元貴族重新團結,共同對抗紅巾軍。

此時北伐,得不償失啊……

自己在江浙一帶打拚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攢下點基業,可容不得你們糟踐。

看著關先生大義凜然的樣子,張士誠拱了拱手。

“關先生大義,士誠也心有所往。隻是南境尚未平定,實在是抽不出人馬參與北伐,深表遺憾。”

“張大人,隻需一偏師入山東,和毛將軍聯手……”

“多謝關先生美意,士誠定不負關先生重托,竭力為北伐將士提供糧草輜重。”

關先生見張士誠心中堅決,便也沒有再勸下去。

“張將軍大義,關某佩服,佩服。”

“都是為驅逐韃虜效力,關先生,這裏有三十年的陳釀,俺們今天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