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第90章 威撫民心(1 / 1)

至正十二年十二月,江南。

麵對大隊元軍咄咄逼人的攻勢,郭子興和張士誠在濠州訂盟,約定任何一方都不私自和元廷議和,共同抗擊元軍。

盟約簽訂後,張士誠在江南富商沈萬三的支持下,在應天府附近修築了十三座堡壘,以防禦元軍。

郭子興則派遣女婿朱元璋,舅子張天佑帶領三萬濠州紅巾軍南下,先後攻占了定遠,滁陽兩城,直接威脅著東進的元軍。

……

應天府內,數千持劍佩刀的紅巾軍來回巡視,城中的百姓在得知元韃即將打來的消息之後,一下子又緊張了起來。

張士誠穿戴整齊,跨在一匹棗子馬上,肩上還披了一身紅袍,腰間的寶劍泛著寒光,一副英姿颯爽的氣度。

他身後跟隨著騎著一匹小馬的毛驤和陳兆先為首的一幹侍衛。

寒風吹過一行人的衣襟,四尺多的日月同輝旗在空中飄揚。

前些日子,呂珍就已率一萬五千精銳紅巾軍和四萬鄉兵到蘇州城駐防。

張士德,潘元明防禦應天的江北門戶揚州,藍玉和錢老頭則防禦應天江南門戶雨花台。

常遇春,陳兆先,毛驤和謀臣帶著主力大軍,配合張士誠親自鎮守應天。

糧餉問題雖然緊急,但若是拿出張家鹽幫和的沈家主家的底蘊來湊一湊,倒也還能撐兩三個月。

江浙紅巾軍的軍備布置已經基本完備,如今需要改變的,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

元廷梁王的大軍號稱百萬,對於向來不喜刀兵的江南百姓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

在傳出元軍即將進攻應天這個消息的半個月內,無數百姓拖家帶口撤出了應天城,搬到了相對安全的常州,通州,泰州一帶。

僅僅最近三天,各方豪紳,富商,平民寫給張士誠,支持同元廷議和的書信就在他的桌上堆成了小山。

百年殘殺,天下之民畏元如畏虎。

“爹,俺們去哪裏啊?”

毛驤仰頭看向張士誠,張士誠至始至終都沒有說去處,隻是召集了自己的親衛。

“不去哪裏,咱就在這應天城內走兩步。”

張士誠嘴唇微抿,抬手下令。

“三軍列隊,行軍!”

“諾!”

為首的陳兆先頗有力度地行了個軍禮,指揮那五千親衛從吳國公府前開始移動。

……

朱雀大街,人潮湧動。

小攤小販沿街擺攤,你一言我一語地談天論道。

“唉,儂們聽說了沒,朝廷的大軍就要從別處打過來了,整整一百多萬嘞。”

一個挑菜的農人對著旁邊幾個小販說道。

“哎呀,怎麼搞的?掰掰手指算算,這才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嘛!”

絹布小店中的一個胖嬸從窗戶中擠出半個身子抱怨道。

“就是這話!張公爺雖好,就怕也難以擋住那韃子,俺看還是得盡早做打算哩!”

“沒錯沒錯,東街的王大哥那家都帶著老小撤到常州去了。”

“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那胖嬸正說著,前方突然有一股寒光閃過,她頓時住了嘴。

“天師臨人,驅逐韃虜,紅巾不倒,漢邦永昌!”

張士誠的親衛都是從各營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將士。

此時此刻,五千親衛整齊地出現在朱雀大街的官道上,前前後後排了半裏多長。

臘月的陽光照在他們的魚鱗冷鍛甲和馬刀上,折射出冷冷的寒光。

每一個兵勇的甲胄兵器都花下了大把大把的銀子,由江南最好的工匠親自督造。

看到此情此景,所有還在喧鬧議論的市井小民頓時愣住了。

寒風拂過朱雀大街,將五千兵勇頭上綁著的紅巾吹起。

ps:剩下的晚上會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