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解放前隻是北京城外一個小小的村落,早年間在護城河東邊有不少磚窯瓦場,潘家窯是其中的一家,因窯主姓潘,當時被稱為潘家窯,但叫了沒有多久,人們就覺得不雅,因為老北京人通常將妓院叫‘窯子’,所以就改為‘潘家園’,這個園字是‘家園’的意思...
一九九二年以後,在這裏逐漸形成一個舊貨市場,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吸引著大批淘寶者和遊客,而今,“潘家園”已不隻是一個地域的名稱,幾乎成為古玩市場的代名詞。
王啟路上跟出租車司機聊著潘家園的故事,司機還給王啟講起了潘家園鬼市的兩個傳說:
第一個傳說是,“鬼市”開在陰陽交替之時,引來許多陰間神鬼,前腳從您身邊飄過買下東西,後腳就躺回棺材裏去了。
第二個傳說是,相傳慈禧太後手下有一個小太監去逛“鬼市”,買下一隻關在籠子裏準備出手的狐狸。原來那狐狸是隻狐仙,為了報恩,做了小太監的老婆,於是潘家園“鬼市”一下子熱鬧起來了,許多單身男士大早上就來守株待兔...
王啟趕到潘家園的時候,潘家園已經是一個正規的市場了,一排排的店鋪整整齊齊,並沒有淩亂無序的地攤,他一打聽才知道,隻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才有地攤,再就是淩晨的鬼市!從九六年開始市場整治無序的地攤,都已經入棚入市了,白天是看不到了...
他沿著精品街的店鋪閑逛,發現精品店裏確實有不少古董,不愧是天子腳下、世界文明的古都,經曆了元明清三個朝代,由於曆史悠久,各朝各代的物件非常的多,原來這些東西都是皇宮大內禦用的東西,貧民百姓也無福消受...
一直到了現在,改革開放了,人們才認識到古董的價值,要是退回二十年,這些東西還是破四舊的東西,被大多數人所唾棄,就是現在九七年了,也有大部分人沒有重視起來...
王啟先是把兩條精品街逛了一遍,大體心裏有了點底,又去逛那四個大棚,就是原來地攤入室的攤位,攤位上天南海北的貨品都有,不過真品卻不多,大部分都是高仿的贗品,不過就是這樣,也有很多人帶著放大鏡,一件一件的在撿漏,非要從贗品中找出真品...
撿漏是所有淘寶者的夢想,能夠從堆積入手的物件中,找到真正的古董,能夠一夜暴富,是人的夢想也是奢望,大棚裏的商戶太多了,種類也很豐富,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瓷器陶器、木器家具、玉器石器、青銅器、金器銀器等等什麼都有...
王啟每個攤位挨著逛,而且好久不用的卡通包,也背在了身上,看到帶光輝的物件就收下,隻是象征性的砍砍價,別人撿漏如同大海撈針,他卻是西瓜地裏找西瓜,一找一個準,買了就往背包裏扔...
根據風伯的介紹,香港新收購的倉庫竟然有三千多平方,還是兩層,開個高層次的拍賣行,根本就用不了,王啟想把倉庫改造成博物館、會展中心、高檔賓館和拍賣行的混合體,全方位的吸引客流量,現在需要古董的量很大,他既然來了京城,就順帶著收購一批...
一上午的時間,王啟在大棚內兩三千個攤位上,收集了一百多件有年歲的物件,總共才花了十幾萬,他心中暗喜,京城的古董確實比上海多多了,而且品質上也比別的地方好太多,隻是攤位上的真品太少,好幾個攤位才能發現一個真品...
可是精品街裏的店鋪就不一樣了,雖然價格很貴,可是那些老板都是老北京,眼光毒辣,好貨大部分都被他們收走了,雖然也有走眼的時候,可是店裏百分之八十都是真品,當然那些黑心商販,用精裝修、高仿品騙人的除外!
攤位上的真品被王啟收購的差不多了,他隻好又回到了精品街,走進了一家貨品齊全的古董店,指著櫃台裏的一個瓷碗,跟店老板聊了起來...
“老板,這個瓷碗多少錢?”
“小夥子,真是好眼力,這可是清乾隆禦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市麵上已經絕跡,你要是想要,一百萬就拿走,我保證你幾年內會翻一番,絕對沒有問題!”店老板小心翼翼的將瓷碗拿出,遞到王啟手上,熱情的介紹起來!
王啟心裏一顫,店裏的價格確實比攤位上貴,雖然是真品,可是已經賣到了拍賣行的價格,要是在攤位上,這隻碗也就十萬頂天了,要是攤主不識貨,幾千塊錢也有可能撿到!
王啟想了想問道:“挺貴啊,我是聽說京城是古董集散地,想到這裏來看看行情,批發點貨,他們給我介紹了一個叫查仁澗的老板,不知道是不是在這條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