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身子弱,照理說是偏陰一些。初三那年一個周末,我和班上的同學一起去紫荊山公園玩。紫荊山就是鄭州市東玄門的所在,其實那裏也沒什麼好玩的,隻不過在那個年頭,如果不想花錢,就隻有去公園玩。大家湊在一起無非是打打鬧鬧,再照上幾張相。
上高中的那幾年,我們幾乎周周都去逛公園,什麼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碧沙崗公園、綠城廣場,反正隻要不在家呆著就行。在公園裏溜了一圈,沒什麼意思,大家也就早早的出來了,打算討論接下來去玩什麼,可是一摸兜,囊中都羞澀,晚飯錢也湊不夠,無奈下也隻好各回各家。我不想回家那麼早,騎著自行車,打算去正北邊五百米遠的新華書店看看書。
其實站在紫荊山公園門口,遠遠地就能看到花園路上新華書店樓頂的大招牌。不過三五百米的路程,按道理說在這種目標清晰的情況下,走錯路的幾率幾乎為零。但問題偏偏就發生了,我越走越奇怪,新華書店的大招牌就在前方,卻任憑我如何努力地蹬自行車,總也到不了。十多分鍾後,我停了下來,新華書店的招牌還在前麵,沒錯!不過五百米的路程,騎自行車走了十分多鍾還不到,這顯然說不過去。
當我把注意力從遠處的招牌轉向四周街道的時候,才突然發現,這兒根本就不是南北走向的花園路,而是東西走向的金水路,我已經快騎出市區了。這時再抬頭找新華書店的招牌,卻怎麼也找不到。
其實時至今日,依然不停地有市民在紫荊山這裏迷路。而且許多都是幾乎大半輩子都住在這裏的老鄭州。
第二件事發生在一年後,也是迷路,和鄭州日報社所在的西玄門有關係,但這次更邪門。
我大姨家就在鄭州日報社再往西的一個路口,到了以後往南一拐就到。這條路我打小就走,是萬不該走錯的,而且這裏一馬平川,路寬人少,不像紫荊山公園那裏,岔路口多,還有立交橋。在那裏要說沒注意走錯了,倒還有情可原。
記得那是一天的中午,我騎車替老媽去給大姨送些老家人帶來的土特產。之所以這次迷路我記得清,因為我那時剛買了塊新的卡西歐手表,從家裏出門時,看了看時間是一點整,不出意外,三十分鍾後我就能到大姨家樓下。
一路上都沒有事情發生,而且中午路上行人很少,我也騎得很快。當我走過鄭州日報社時,我特意看了看表,一點二十五分。隻要我在下一個路口往南拐,不出五分鍾,一準能到。
可許多時候,怪事就是這麼悄聲無息的來到你的身邊。當我在下個路口南拐往前騎了將近二十分鍾後,我腳下的柏油馬路不知道從什麼事後起變成了石子路。眼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麥田。
我很迷惑,大姨家還不算是很偏,市區裏怎麼會有這麼大片的麥田?這樣的情況下,我自然不敢往前再走了,左右觀察後,視線內隻有綠油油的麥地和一小片樹林。
好在當時是中午,我也並不怎麼害怕。無奈下,隻有掉頭往回騎。四十分鍾後,才終於又看到了鄭州日報社的大樓。但我卻怎麼也想不明白,我騎到田裏用了二十分鍾,但順原路返回,竟然花去了整整四十分鍾的時間。回時的路居然是去時的兩倍。
這兩件迷路的事情,直到今天我始終搞不清究竟是自己沒注意走錯了還是碰上了無法解釋的事情。但我隻能告訴大家,我當時的神誌是絕對清醒的。至於那始終出現在視線內的新華書店招牌和來去不等的時間,也隻能被我始終藏在心底。這種事如果被當成真說出來,是要被大家所恥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