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2 / 3)

幸虧身旁還有其他村民,眾人互相鼓勵、安慰,抱團取暖,才能一次次抵抗住天災地禍、以及野獸的侵襲。

他不想浪費大夥兒的心血,又阻止不了村民們的熱情。作為回報,趁著架火烤肉的功夫,他將農耕知識,一遍遍反複叮囑。

彼時倉頡已經創造出文字,但普通人不認識,而且書寫工具也不普及,民間事,還是依托口口相傳。直到所有人都記熟背牢,路一朗才放心。

神農氏倒了碗酒敬他:“向帝舜彙報的成績中,有一大半都應歸功於你。可你總讓我報自己的名氏,我受之有愧啊。”

路一朗向來低調,並不想青史留名。而且在他看來,所學的農耕知識,本就是來自前人的累積,自己不過利用時間,做了個傳聲筒。

更何況,兩個時代相差千年,日照溫度濕度都不同,是大家一次次摸索調整,糾正細微差別,方能換來最終成功,自己不敢居功。

他打了個哈哈,回敬神農氏:“我是怕被帝舜知道我這麼厲害,哭著喊著要把女兒嫁給我。”

路一朗隨口玩笑,神農氏卻當真了,惋惜地說:“你這人啊,哪兒都挺好,隻是不肯成親。我比你大四五歲,如今都抱孫子了,你卻連媳婦還沒有。”

古人結婚生子早,神農氏雖不過四十出頭,但已經可以被稱作‘老人’了。兩年前有了孫輩,此後逮到機會,便見縫插針地催促路一朗。

由於性取向的原因,路一朗很煩感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理念。然而這趟上古遭遇,讓他開始理解這套觀點的由來。雖然仍舊堅持自己的信念,但也不再隨意反駁他人。

他和神農氏說:“我在家鄉有喜歡的人。”

神農氏則不以為然:“你剛來的時候說過,我記得。可這麼多年沒回去,她早嫁人了。”

“不會。他一定會等著我。”路一朗笑得十分堅定,趕在神農氏再勸之前,用酒碗碰了碰他的,岔開話題說,“帝舜獎勵農耕的賞賜,你不是都給我了麼。我打算回到家鄉,用這個做彩禮,娶他過門。”

“那祝你得成所願吧。”

兩人相視一笑,仰脖將酒一飲而盡,恰好看到天空滑過一道金光,徑直落向半山腰的殿宇。

路一朗登時驚呼:“應龍回來了。”

神農氏好奇:“你這麼興奮幹嘛?”

“啊,哦……”路一朗支吾著說,“後世書中記載,他是位大英雄,戰功赫赫。我想去拜會一下。”

神農氏連連擺手,“功績是不假,可它性格高傲,平日隻和破軍、天樞這些一同上過戰場的武將來往。而且聽我家先祖說,他不能重返天庭,也是被人族所害,因此對凡人沒什麼好感。我叮囑過大夥兒,盡量不要去招惹他,你也別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了。”

初代神農氏升遷為南方炎帝,自然對天庭的事十分熟悉。

路一朗望著田邊一棵雜草,哀婉地說:“一人過錯,全族受累被追殺,日子一定過得很慘。”

“誰被追殺?被誰追殺?”神農氏呆愣愣地問。

“伯氏錯判應龍,全族被追殺啊。”

“你聽誰說的?”神農氏大為詫異,“應龍脾氣是火爆,但他不會濫殺無辜啊,否則我們這些人,怎麼可能放心與他為鄰?”

路一朗有點懵,幹巴巴地問:“那伯氏……”

“伯氏錯判,宗廟被毀,部族所在城邑被夷為平地,這些都是真的。但追殺滅族的事,絕對沒有。最多是那龍拆房子的時候,誤傷到人了。”

神農氏沒理由回護應龍,伯暮嶼也不會拿家族清譽騙自己。兩方說法大相徑庭,唯一的解釋,是這其中必定有個天大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