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革覺得,自己在這進士班裏推廣新式知識體係,就需要徐光的支持,有了徐光啟的支持,就可以編定教材,這數學,農學,甚至物理,天文都有了,三大班,可以盡快開業了。所以,取得徐光啟的支持,十分重要,否則,靠楊改革自己去一個一個百度教學教材,楊改革會腦門炸裂。
“朕還聽說,徐師傅親自栽種過番薯?”楊改革記得,以前在朝堂上,聽一位官員說起過徐光啟自己種番薯的事。種番薯,這在明末,可是防禦天災的一大利器。
明末,所謂天堂和地域交織在一起,並沒說錯,番薯這種對抗天災,類似金手指一樣的東西,已經有了,楊改革百度徐光啟的時候,還現,這番薯,還曾大力推廣過,不過不知道怎麼沒有取得多少實際效果。
天堂和地域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天堂的光也曾經照耀在了大明朝的土地上,奈何人們舍棄了他,自己奔向了地獄。
每想到這裏,楊改革就覺得可惜,心裏不是滋味,現在既然自己穿越過來當的是崇禎皇帝,那麼,這番薯,不用自己開金手指的金手指,是如論如何,也要全力推廣出去的,讓這天堂的光,離大明,更近一些。
“啟稟陛下,臣確實栽種過。”徐光啟被皇帝這一問,更是心血來潮,自己多年的抱負,說不準,就要在這個年輕的皇帝這裏,得以實現了。
“那快說說,徐師傅是如何在種這番薯的,朕聽聞,這番薯,產量極高,對地的要去極低,也耐幹旱,想我大明朝,如今是天災連連,幹旱不斷,正需要這耐旱,產量高的農作物啊!”
“啟稟陛下,確實有此物,臣多年前就栽種了,此物,對地的要求確實不高,田埂,山坡,沙礫貧瘠之地,都可栽種,產量確實極高,也比較耐旱,實乃對抗天災,幹旱的法寶,原本隻可以栽種在南方,臣想盡辦法,栽培出適合北方氣候的新品種……,臣請陛下,務必推行於天下,讓天下的百姓,免受災荒的迫害……”
徐光啟可以說,為了這番薯,沒少花功夫,番薯,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隻能在南方栽種,不太適應北方寒冷幹旱的氣候,徐光啟挑選種子,進行品種的優化,使番薯能種在幹旱,寒冷的北方栽種,想以此類緩解北方的災害,可以說,為國為民,操碎了心。
試想一下,一個進士,不去追逐官場上的名利,而是靜下心來,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專心的種番薯,改良番薯的品種,這種情懷和精神,實在讓人佩服。
“徐師傅忠心愛國,實在是讓朕覺得佩服。”楊改革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稱讚徐光啟了。自己一心想挽救這大明朝,需要很多誌同道合的人幫助自己,這徐光啟,明顯就是一位值得信耐的“同誌”。既然是自己人,廢話也就不多說了,不看廣告看療效。
“朕也知道這番薯是對抗天災的不二法寶,卻沒有什麼有效的推廣法子,想那些地主們不會因為番薯產量高就改種番薯,種糧食遠比種番薯劃得來,就算是幹旱,損失一些收成,但是,平民百姓依然先要交足了地租、賦稅,所以,幹旱,對地主們來說,影響甚微,他們對種番薯的積極性,可能不會太高,平民老百姓也會因為糧食價高,而種糧食,即使是天災,也得種糧食,否則,種番薯,連地租,賦稅都交不上,如此,怎麼讓番薯推廣出去呢?徐師傅可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