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燒水泥(2 / 3)

“回稟陛下,如今京城裏的馬車,牛車,騾車一直就眾多,這京師的氣候又幹燥,道上的這些牛馬糞,著實是個大害,風吹土揚吃灰土的事,也是常有的……”工部尚書李長庚回答道。這個情況是真的,比如新龍門客棧裏,有那種帽邊緣掛紗的裝扮,這個在明朝北京是常見的,特別是在灰多的日。

“唔,這樣啊!……”楊改革聽過了,點了點頭,又看向下一個。

“回稟陛下,此話確實不假,京城向來就是晴則塵土飛揚,雨則泥濘難行,不光是馬糞,道因為多是泥,遇到下雨天,更是難遇行走,泥巴是可以濺到腰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於日升見皇帝把目光看向自己,也說了一些道的問題。

楊改革照樣點點頭,又看向下一個。

“回稟陛下,除了有牛馬騾等牲口的糞便,更是有城中姓的汙穢之物,城中不少姓,常常將糞便汙穢之物隨意傾倒,更有當街方便者,這風塵一起……”剩下的人也開始給皇帝講北京城吃灰的事。

“……陛下,不光是道上牲口的糞便麻煩,這溝渠裏,也是汙穢之物雜陳,溝渠時常被汙穢之物堵塞,一待下雨,則溝滿,汙水滿溢到街道上來……”

“……陛下,溝渠堵塞,除了汙穢橫流,有時候還會發生內澇,會引起房屋坍塌……”

大小官員,開始一個個的跟皇帝介紹北京城的道和溝渠問題,見皇帝問的真切,還提到劉懋,說什麼馬糞的事,故此,大家也都認為皇帝是知道北京城道和溝渠的諸多問題的,也是不怕什麼馬糞的,也就說得真切,什麼馬糞,牛尿,人便什麼的也都出來了,什麼溝渠塞了糞水滿溢到街道上,什麼風衣吹幹,這些又飛起來,人人有份,說得會聲會影,形容得那個真切。

……

說了一響,楊改革差點吐出來,平時自己在深宮內,環境還可以,什麼事都有人服侍,倒是不覺得有多少問題,即便是劉懋提到的馬糞問題,楊改革雖然覺得髒,卻也沒往心裏去,畢竟要推行馬車,就必定會有馬糞問題,可今天,這些管理京城道和溝渠的衙門官員告訴自己的實際情況,卻真的是出乎楊改革的預料,看慣了,用慣了,聽慣了華貴物件和用詞的楊改革,給這些“汙穢”不堪的詞語和形容弄到要吐了。

楊改革惡心了一陣,才舒服一些,幸虧還沒到吃中飯的時間,幸虧早飯消化的差不多了,否則,鐵定得嘔出來。

眾臣見皇帝一副要嘔吐的模樣,紛紛自咎,沒事跟皇帝說這些幹嘛?可皇帝又那樣問,誰知道……

漱口了數次,楊改革才覺得這若有若無的味道沒了。

“朕隻聽聞一下,就有如此反應,就如此不堪,想那些整日居住在這些地方的姓,朕又情以何堪啊!”楊改革感歎道,那是不得不感歎,這北京城的衛生之差,出乎自己的預料。

“臣敢問陛下,陛下可是想整修道,溝渠?”工部尚書李長庚連忙問道。

“卿家覺得,不整修可以嗎?”楊改革反問道。

“回稟陛下,如今這溝渠,也確實有些年頭沒有修了,按算,也確實到了該修的時候了,此前,我朝也是每隔幾年就要大修一次的。”工部尚書李長庚道。

“噢,是這樣啊!那如今北京城大修一次能管多少時日?上次又是什麼時候修的?”楊改革心裏依舊是有些惡心。

“回陛下,大概五年,如果修得徹底些,或許能管個七八年,小十年的,最近一次大修溝渠,乃是先帝元年時,當時耗費了頗多人力物力疏浚溝渠,到如今,也有八個年頭了,算下來,確實要大修了……”工部尚書李長庚說道。

“修得徹底也就能管七八年?這是如何修的?呃……,如今這京城內的溝渠情況如何?有多長?能管多少地方?溝渠又是如何修的?道又是如何修的?”楊改革幹脆一起問。

“回陛下,……陛下是說先帝當年修溝渠的情況麼?臣依稀記得,當時動用了不少民夫和工匠的,怕不下十餘萬人,具體的臣記不清了,還需詳查才可獲知……”工部尚書李長庚道。

“那如今北京城的溝渠有多長,又是怎麼修的?要修多高,多寬?能管多大的地方?”楊改革又問道。

“回陛下,這……如今內城有大溝萬餘丈,各巷小溝十萬丈,至於修麼……”李長庚開始盡量把自己能記得的東西說出來,皇帝問的這些東西,實在是專業了,很多數字他都記不住。

“也就是說,如今溝渠,主要還是內城比較完備,外城則很少,基本沒有?”楊改革聽了一氣,聽出些名堂問道。

“回陛下,估摸就是這樣了,營建溝渠,耗費實在多了,而溝渠又多以暗渠為主,修渠,則必定要修暗渠,如果是修暗渠,則大溝要修六尺六寸高,五尺四寸寬,全部以磚石構架,上麵還要鋪麻石,才可以保證長久……”工部尚書李長庚說道(詭刺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