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得從我媽出生前說起。
那是大概是五六十年代一個傍晚。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裏,像往常一樣,該下班的打工人陸續回到家,準備張羅著晚飯,那時候基本上一家都是幾個孩子,為了一家七八口人能吃上晚飯,每個人都有分工。隻要是稍有勞動力的孩子基本都會在放學後砍一捆草回家當柴火,長子燒火,次子掌勺,家家如此。
那時候吃飯是不允許說話的,一家人吃完晚飯才有難得的乘涼閑聊時間,在那個白天不幹活就會餓死的年代,所以大家都特珍惜一天裏這段休息時間。不過也都隻是在一個村莊裏互相串門。那時候可沒有現在的數碼產品,連電視都是稀罕物,隻有大戶人家才買得起的。所以聊天閑聊就成了最低成本的娛樂方式。
在村莊的河東,有一個家庭,父親是教師,那時候教師不得了,那時中國還沒有很多受人尊敬的職業,最平民化,平民最有可能接觸得到的就是教師了,不僅工作待遇好,退休也有保障。所以那時候,村裏的教師就約等於話語權。這一家,一切都好,養有兩男孩,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家有兩男孩,就是代表以後這個家庭肯定風生水起,再加上父親教師職業的加持,這一家在村裏地位可想而知。
而在村莊的河西,同樣有一個家庭,父親是黨員,在村委會工作,理論上是應該擁有同樣的身份地位,但可惜,家裏第一胎第二胎都是女孩,這讓這位父親一直在村裏略顯尷尬,話語權減了不少。沒有兒子挺悲哀的,女兒長大嫁人,自己老後家裏無後人贍養,村裏肯定不巴結這種家庭,因為這等於就沒有後代了。這就是那個年代為啥重男輕女的原因。
那時候為了省電,人人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家家吃晚飯都很早,在傍晚就會吃完了。
某個傍晚,吃完晚飯後,河東河西像往常一樣,大家都出來串門。那時由於財政緊張,加上河流規劃不合理等原因,河東河西並沒有橋連接,於是河東河西所有人家,大家集資買了一艘廢舊的水泥砌的船,橫在河道中間,讓兩個原本沒有什麼交集的村子連接起來。就是這麼一艘廢船,讓一段故事發生了……
教師像往常一樣來到黨員家門口閑聊,聊得無非是今天工作如何,晚飯吃的什麼和村裏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說著說著,就聊到了各自的孩子,黨員說:“我已年近四十,家庭事業和諧,唯一有點遺憾的,沒有生出兒子,妻子年紀也在一年一年增長,頂多再生最後一胎,不知道還能不能生出兒子,哎。”教師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一樣一樣,你看,我已經生了兩個兒子,我也想生個女兒寵一寵呀,我家也計劃再生最後一胎,看能不能是女兒。”話語間帶著一絲自豪。
黨員先沉默了,但教師臉上還掛著自豪笑容,黨員似乎在等對方先開口,但教師卻沒有開口的意思。
誰都知道,教師說想要女兒是假,已經有兩兒子了,沒必要再養一個將來不屬於家裏的女孩,說這話看似是為了安慰黨員,但實則是帶有一點炫耀意味。
黨員也老道,既然你安慰我的話都說出來,我就順著你的話接,鄉裏鄉親都在這兒,一言既出,就得兌現,你又是教師身份,更得守信。
”老哥,你看,既然你也想要女兒,我想要兒子,不如我們各自再看第三個孩子,如果我的還是男孩,你的還是女孩,那我們就……“黨員一口氣把心裏話全部說了出來。說到這兒,黨員停住了,他知道這違反風俗,也沒聽說過別人這麼幹過,誰舍得自己孩子在別人家長大,叫別人爸媽呢。
雖然黨員沒有講完,但眾人基本上都明白什麼意思,也不知道誰帶的頭,一聲”好主意“從人群中冒了出來。接著就開始你一句我一句瞎起哄起來。
“就是啊,不都一樣啊。”
“這不皆大歡喜嗎。”
”不是挺好的。“
”都好好對待就行了。”
“就是就是、“
教師臉色有點掛不住,大腦飛速運轉,似乎在後悔剛才說的話,大概停頓一會兒,才擠出笑容說道:“對呀,我怎麼沒想到。”
”那就這麼定了吧,哈哈!”黨員匆忙接上話。
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眾人紛紛叫好,鼓掌的鼓掌,豎大拇指的豎大拇指。兩家本來就有話語權的兩戶人家,這樣一來就算有親了,以後說給別的村子聽,也算一段佳話。
可人人都認為的這段佳話,卻成為了某個人的噩夢……
【作者題外話】:故事很長,聽我慢慢講,你催更一聲,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各位,祝你幸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