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速前不把油加滿,真有你的。”在拖車上呆了兩小時後,師侄二人終於到了這個神秘的城市。剛下車,苶米不忘揶揄這個不靠譜的師叔。
“出師不利,出師不利。”李鬆打了個哈哈。
在出高速後,他們加滿了油,駕駛著這四四方方扁平車去往這個城市的某個未曾聽聞的酒店。
不知不覺,又是一個夜晚來臨了。
一路上燈火通明,沒有小縣城裏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在去酒店的路上,他們隨意把車停放在了路邊。
改成步行前往酒店,李鬆輕車熟路地帶著苶米穿行在街頭。
沿途到處是夜攤,苶米掃了一眼一路上的吃食,心中不禁作嘔。
“這不是五毒嘛,這也能吃?”苶米身高一米八,雖然不算高,但是比跟前的師叔高出了一個頭。
這時作出小鳥依人的姿態,反而讓身旁的李鬆啼笑皆非。
“你懂啥,這些都是高蛋白,燒烤出來味道挺不錯的。”師叔淡然地看了一眼這個沒見過世麵的小子,身板不自覺地挺了挺。
“師叔,咱今天還沒吃飯呢,要不…”看著苶米憨厚的笑容,李鬆假裝肉疼地說,“好吧好吧,就帶你小子見識見識當地的美食,唉,又得破財了。”
眯過眼發現苶米這小子表情沒有什麼變化,李鬆苦笑著暼開了視線。
“來,你想吃什麼,隨便點,師叔還沒和你們這些年輕人在這種地方吃過呢。”找了個攤位坐下,李鬆開口道。
然後轉過頭對著老板,說著當地的方言。看意思像是讓他拿幾瓶酒。
“師叔,你怎麼會說當地的土話啊?”苶米見狀問道。
“這是我我從小長大的地方。”隨後,接過老板遞過來的高粱酒和燒烤盤,特意看了一眼老板,露出一個“還是你懂我”的表情。開始和小師侄敘說起了他年輕時的故事。
當然,李鬆開頭的第一句話,還是很熟悉的“想當年…”
苶米聽到這句話,當場就擦了擦頭上的汗,“得嘞,又得聽這老小子叨叨半天了。”他心想。
故事回到了李鬆尚還年輕的那個時代:
九零年代,在那時候,由於市場經濟體製的變革和各種政策,本意上是為了引進了資本主義的有益成分。
隨後,中國曆經的,可不僅僅是服裝的靚麗化和迪廳這種象征性的開放化生活。同樣隨之而來的,還有哲學這門功課的分化發展。
而這是不是有益處的呢?迄今為止,倒是出現了不少問題。
最明顯的,荼毒了不少人的那些所謂“功法”,就是封建殘餘的產物。還有所謂的神算子,這裏不再列舉。
明清時期,術士其實也是處於發展的高峰期。為什麼呢?因為戰爭。當然,本質上來說,一切都是資源產物的物耗,也就是人常言的“萬惡的資本主義”其本質,所帶來的矛盾。
而這些國學,很大程度上是階級固化的有力捍衛者。哲學,起源於經濟,隨後服務於政治、經濟。顯而易見的,時代的大變革大融合,丟失了不該丟失的,保留了不該保留的。
而李鬆在當時的年代,人們都受俠義江湖和李小龍的“中國功夫”鼓舞,他當然也不例外。
出生在八零年代的這片小地方,鄉間的生活始終保持的那一片原始氣息,培育成長了李鬆。就這樣,一個“古人”,帶著血液中家國情懷和一股子豪情,走出了鄉野。
當時,他走上了經商的道路,陰差陽錯間開始學起了武術。在那時,古武術還沒有完全消失。受建國後武術“表演化”的影響,真正的“人體武器”———武術,才循序漸進地一步步融入軍隊,在那個年代,地區上仍然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