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數術(1 / 2)

“姓苶的!”袁洛在門口叫到。

門口的肥肥被這一聲吼叫嚇壞了,趕忙跑進了它的小窩。

“咋啦乖徒兒?”打開門,苶米戲謔地問道。

“和帥哥聊的怎麼樣啊?”他不忘揶揄道。看著袁洛氣紅的臉,苶米沒有再調侃她。招了招手,示意讓她過去。

“來吧,為師今日便教教你梅花易數。”苶米故作高深地說道。

“真的有那麼準嘛?”袁洛嘀咕了一句。

當然,卜卦主要是求個心理安慰,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苶米心裏很清楚,算的準與不準,隻是個大方向,把所有可能性說出來了,其他的都可以圓。

但是呢,人們常常深陷廬山內,在雲裏霧裏之間,忘記了跳脫出來,隻好靠讓人解惑。

作為道士,他自然不能全盤否定自家學問。“準確度其實並非最重要的。”他接著說,“卜卦一門,主要是看吉凶,測運勢。”

聽到這,袁洛直瞪瞪地盯著他,“那不就是沒用?”

“也不能說沒用,很多術法都是很準的哦。那不然古往今來這麼多術士,流傳至今還有他們的故事?”苶米拿著自己不自信的理由,對著這個刨根問底的徒弟說。

“但是呢,其實哪有那麼多定數,一切也都是是發生了之後,才覺得這樣最合適,或者本應如此罷了。”苶米想起師父的話,此刻點悟說。

“一切重要的不是術法的正確或者有效與否,一切在於卜卦的過程。”苶米又和上次一樣,抽出了香,點燃後插在了奇石上。

“當一個人信命的時候,他是被動的,他認為他的一生被某個至高無上的存在規劃的明明白白。

而當一個人懂了些門道之後,他才會理解:這個世界上的定數,都是在無窮的變化中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後,當他回首過往的那一刻,滿足於那個位置的感慨罷了。

人們說:五十而知天命。不正是他在五十以後,生命已經沒有什麼大變化,穩定下來了以後發出的感慨嗎?

所以啊,不能偏聽別人對於你的人生的定義和建議,年輕嘛,總要去用心感受感受。在我看來,這些才是道教本味啊。

哪裏有這麼多現在傳說中的那麼神,玄學本身就是玄學。”

說到這,苶米的茶壺響了,“喲,水都冒泡好一會兒了。”

洗過杯子之後,按照慣例,他給袁洛倒了一杯茶。

“怎麼樣,有沒有點理解了?”苶米對著她說。隨後,扯過一張紙,一支筆,開始起局。

十多分鍾後,袁洛就會了基本的擺盤。

“你說說,若是幾分鍾就把別人的一生都定義了,那還是人生嘛?”苶米感慨道。

“那師父,說了這麼多,不就是告訴我,卜卦的科學性是說不上來的嘛,那道士怎麼還存留於世呢?”袁洛眨巴眨巴眼,隨後挨了苶米一下猛拍。

“咒我呢?這一天天的。”苶米那一小撮山羊胡氣的快要飛起來了,隨後平心靜氣地說。

“道士存在的意義,就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圖騰的實際化身罷了。說他是另一種層麵的國寶,也無可厚非。”

苶米喝了口茶,接著說,“道教文化裏,道德兩個字,其實和西方信仰的神殊途同歸。因為其本質都是壓抑人性,讓人們有個行為規範,或者聽從於某一個階級。”

“而道教文化呢,又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比如我們說的易經。這本書啊,包含了萬事萬物,他是隱性的科學。或者說,是古人關於萬物世界的感知。”

“先不說山海經中生物的真假,那本書,也是感知,一種形式罷了,都是同根同源的東西。”

“而道教的存在的必要性,除了剛才所說的,他本身篤信的文化和道德底線外,還有一個必要性,那就是讓正確的人,知道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