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說法推敲不起,隨便理一理就會發現漏洞很多,一開始傳這話的人就差點被人在酒樓裏圍毆,可是漸漸的,居然越來越多人信了,沒別的,就因為徐子楨從頭到尾沒出來解釋一句。
俗話說三人成虎,謠言被人傳得久了,就會越來越象是真的,於是應天府中的亂象就此開始了。
這年頭的酒樓有個特色,就是食客喜歡在牆上留字,宋朝以文治天下,讀書人多,通常三五成群約了喝酒,來酒樓喝多了點就酸了起來,不光喜歡吟詩,有自覺水平高的還會問酒樓老板要來筆墨,在牆上龍飛鳳舞寫下來,最後署個名,不管有名氣沒名氣都喜歡玩這個,比如當初宋江也有過,就是差點被抓起來。
最近的酒樓牆上被人留詩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幾乎都是評論徐子楨的,有文采好些的會按韻賦詩一首,再被和他持同一觀點的讚上一通,文采不好的就直接在牆上大書“徐子楨,爾乃竊國之賊”等等的話,然後和同桌喝酒的開窗一起對外大罵徐子楨。
酒樓內不乏徐子楨的擁躉,自然是不服氣的,於是上去就對罵,罵到火起就動手,然後打個雞飛狗跳,如果來喝酒看見牆上題字的,可題字人卻走了,那牆上多半會再多出一幅字來對罵,或者就簡單兩個字——放屁!
於是這階段酒樓老板苦不堪言,每天收拾打架完的爛攤子,還得隔三岔五的刷牆,有些甚至都想打烊停業些日子了,好歹能清靜些。
這段時間裏發生的這些事徐子楨其實都知道,因為徐十七和他的兄弟們每天都會回來揀好玩的告訴他,徐子楨也有玩心,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罵他,他好奇的隻是這個形式,牆上留字罵他,這不是和他那年代時的網絡噴人一樣麼?
可是有一天罵他的不光是書生們,連朝堂上都有了,這日上朝,有幾名學士和禦史共同向趙構進言,要求嚴查徐子楨,若是查證與金人暗通款曲之罪則必須斬之,反正徐子楨不是讀書人,罪不加士大夫這條用不到他身上。
這話一出立刻遭到了以宰相李綱開平王雍爺等人的反駁及怒罵,然後朝堂上也分成了兩派,反徐和擁徐,這一天的朝堂上對罵不斷如菜場,趙構頭大如鬥。
可是整整半個月,徐子楨就象消失了一樣,哪怕徐府大門外天天聚集了無數讀書人,有罵他的也有擁護他的等他出來做解釋的。
徐子楨為什麼不出來解釋?因為他知道,這次的反徐事件不出意外肯定是兀術暗中搞的鬼,徐子楨很了解兀術,這種齷齪的手段他做得出來。
而且他也不想解釋,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不光是讀書人,全大宋的百姓或許都會罵他,不過他不在乎,當他做出那個決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早晚會被大宋百姓罵了。
這一天,金人又派來一名信使,信裏隻有一件事——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