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通靈者(1 / 2)

靈感總是有的,或許是在茶前飯後,亦或是在睡前醒後,它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突如其來的出現,讓人猝不及防。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靈感的不斷產生,或者說沒有什麼事物不需要用及時的辦法快速解決。

然而靈感絕不等同於解決問題的辦法,準確來說靈感僅指的是突如其來的想法,這種想法有時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有力支持著人類向個體或群體的目標邁進。不會有人將靈感定性為好的或者是壞的,靈感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對錯之別。好壞對錯從來是用來評判行為的結果的,而行為往往由價值觀來引導,一個人的價值觀需要多方麵的培養,價值觀雖然不是靈感,但也並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之分別,可本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別的價值觀卻受製於時代影響,價值觀被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和風俗劃分為不同的價值觀,居於最高地位的主流價值觀指導著絕大部分人的行為準則與規範,所以用價值觀評判好壞的標準依舊欠妥。可存在於價值觀之外依舊有一種觀念影響甚至決定著人們的行為準則,本人認為決定好壞的標準必須考慮道德意義上的所謂道義即道德觀。道德一直以來影響每一個群體的行為規範,跨越道德的行為準則必然是非正義且非人道的。所以我們不得不十分認真地思考道德在普世價值上的重要作用,而靈感的迸發也同時與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引導和支撐密切相關。

社會教會你什麼,提供怎樣的條件,你學到了什麼,接受了什麼教育,你現如今真正需要做什麼,你將回饋給社會什麼,你對未來將思考什麼,你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成為或沒有成為那樣的人後你又該怎麼做…一係列問題必將反複思考,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會馬上得到答案,一切問題都需要慢慢得到答複急於求成的最終結果就是不切實際。認真感受生活和體會生活,用自己的雙手真真切切的認識生活並去改變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踏實和勤奮,有時也需要靜下心來真切地想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可以通向智慧的大門,或許靈感和智慧就能隨機湧現。

可能是出於靈感才寫的這篇文章,倘若有更加適合的題目本人也不再予以借鑒,原因是出於第一靈感而來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本人的第一首選,而直到有更準確的靈感出現,本人也才會考慮更換,可本人依舊是一個守舊的人,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否則不會做輕易的改變,更不會隨意輕易更換題目。

改變的每一次都是從一個又一個靈感中得來的,本人不想用生疏的話語談論靈感抑或是分析靈感與改變的關係,正如同上一章談論靈感與價值觀和道德觀的關係一樣顯得略帶生疏,而事實不過如此。改變與靈感的關係從來不用過度的解釋,而是體會和感受,如果你有想法,而且是新的想法,就請不要丟棄它。你無需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而是思考這些想法的可行性,或許你是在思考你未來發展的可行性抑或是一場大變革;或許這些想法不切實際到超越當前的科學技術範圍;或許你天生就是個瘋子,這就像是白日夢;或許成功就在眼前………無論如何,請不要排斥這些想法。這個世界在確定的同時也充滿了無數不確定,異想天開是對世界最好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