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親愛的讀者們,很榮幸本作能夠得到你們的賞識,無論你們是抱著嚐試的念頭還是批判的出發點,本書都可以讓你們更好地了解本人。首先在此聲明,本書在內容上完全是原創,但在部分細節點上有所致敬。本人喜歡閱讀餘華,莫言等中國作者的小說,第一篇文章中,“林祥福”借鑒於餘華小說《文城》,但其餘內容並未抄襲,本人一直以學習的態度麵對文學創作,在文學創作上不得摻雜半點馬虎。本人承認寫作存在私心,一直以來本人都嚐試著通過文學手法加深對自己的進一步了解,希望讀者閱讀本書能夠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幫助。本人寫作風格以論述大於記敘為主,閱讀起來略帶枯燥,但隻要耐心地去下去,定會有所收獲,或者換句話說,如果你願意理解一些有用的思考的話。無論你認為這是一部理想主義之作還是現實主義之作,本書真實的麵貌已全然的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也就是你們的麵前。多年前我有一位摯友在分別時給我留下了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至今對我影響深遠,我認為所有的成功或者是失敗都不能阻礙不斷的努力和超越自我的追求和誌向。也許文學創作還是一條長路,但本人也一定會堅持下去,好好敘述身邊發生的事情,做生活的發現者和記錄者。如果可以不斷的激勵自我去不斷的超越局限,那麼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也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越來越好。
可能讀到這裏你依舊覺得本人沒有把舌頭捋直,有些該說的話一直沒有說出來,有這樣的理解也是沒有錯的,本人隻不過想把做真實的一麵展現給讀者,而真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本人隻是嚐試解釋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讓若真的要寫前言,甚至隻需要一句話,還不如不寫來得痛快。
陳渝帛
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後記
如果您讀到了這裏,代表本作已經被您全部讀完,但倘若您依舊對本作的宗旨或者對其寫作目的不算清楚甚至是看不懂,我將在這裏對您解釋。
本書名為《九十九》,在本作其中一篇短篇中已經傳達了其基本定義,但這類人群依舊需要被不斷定義,自命不凡的人,獨行俠,哲學家,通靈者,相對主義者,雲中城裏的人,摘取不死之花的人等等幾乎都是依存在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左右的一類人,本人主要從意義與價值,信仰與命運,邏輯與解釋,認知與經曆,靈感與辦法,相對與主義,生命與人性,友情與愛情,自識與反思,悲傷與理智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可分析終究不過隻是分析,我用文學的角度來思考,這些不同的人群其實並不代表某一具體領域的“怪胎”,也不是代表在思想上與眾不同的“奇才”,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宿命,但不過是特殊時代或教育帶來的多重人格擴散,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九十九類人的所有特點也都可以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你或許會疑惑地問:“那這樣的人不就徹底完了?”可事實也並非如此,文中幾乎都有說明這類人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糟糕,本作開始引用“無法表述”自己的字眼形容本書描繪得這群九十九類的人是沒有問題的,本書依舊認為此類人群並不是不會描述自己,而是不想被別人描述,而本人其實也並不想詳細描述他們,究其根本原因多少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的描述自己吧!
陳渝帛
二零二二年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