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打算把書店改成夜店(1 / 2)

有人在校園裏答題送命,有人在書社圈做事疲於奔命。

書社圈在緊鑼密鼓中推出宣傳方案,以交友為目的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同時各成員還攤派了拉人的任務。

在一中,李理釗與前後左右的同桌聊天,布置好的虛假信息上線。

首先吸引大家關注話題:學校哪個班級的哪幾個出名學生,經常去文昌路書店,開始還以為是買教輔材料,其實他們男男女女在一起處對象呢。有的還不是同班、同校的同學,不獨是一中,青岸市好幾個學校的學生都在,還有七中聞名遐邇的舞蹈班學生。

然後是勾引:就聽說的哈,那邊除了教輔書店,還有一家文藝書店——嫻讀書社,專門給大家報名登記找對象呢,青岸好幾個學校的學生都在那邊注冊登記,買本書的就算會員可以等著被分配。是不是很哇塞,據說還有門檻,一般沒點文化底蘊的他們還不給報名登記。

最後是刺激:你有對象沒得……嗯,我也沒得。不過這不重要,學校裏處對象多危險啊,稍不注意就被抓了,而且我們學校哪有好看的妞。誒,要不咱們一起去登個記,說不準……誰說我沒文化底蘊報不了名,還不興先我抄點背點假裝著混進去?

雷同的場景,類似的對話,大家各有變化地在布置和傳達。

這還算是有散播渠道的,而沒有交際資源的如駱駝就比較鬱悶了。

駱駝是一個撲街的網文寫手,以前經常看網文,然後自己也想試試,可惜誌大才疏並沒有寫出來什麼名堂。駱駝痛定思痛,寫文章不能閉門造車,得去體驗生活,尋找靈感和搜集素材,然後他找到了嫻讀書社。

左曉霧的書社就是他逃避現實的角落,相比青岸市圖書館的正式感,此間的氛圍與常見的老麵孔緩和了更多的心理落差。尤其左曉霧整日不虞的臉色,使他心底萌生痛快——大家同樣是失敗者,誰也沒有嘲笑誰的資格。

所謂嫻讀書社圈大抵更像是失敗者聯盟。

但對於拉人的攤派他有點無計可施,同時也有顧慮。

這幫失敗者要聚攏更多的失敗者收智商稅?

胖爺說:“放心吧,你這智商餘額國家鐵定給你免過稅了。”

駱駝心生懷疑:“胖爺這麼熱心熱心,莫非這裏還有什麼好處?”

“我沒什麼熱心不熱心,我更不圖什麼好處,假使什麼事都要有好處才去做,那你可以去找個穩定的工作了。”

駱駝不大高興,胖爺有什麼資格指三道四,他自己工作也就那個樣。

他挑釁地問:“那胖爺你怎麼拉人的?教教我唄。”

胖爺笑了:“這簡單啊,你用書社的名頭做一個話題出來,比如最美讀者征集之類的,真做不出話題就亂發交友相親的廣告唄。”

“那不是亂扯嘛,我們什麼都沒有,真找到人什麼都不出來怎麼辦?”

“你傻啊,人來了不就什麼都可以有了。而且做不做得出來關你什麼事,你隻要拉人就行了。怎麼你還擔心被人罵你是騙子?”

難道不是麼?駱駝鄙視胖爺的信口雌黃。

駱駝最終也不過老實本分地在朋友圈發布了廣告宣傳,介紹了左曉霧的書社,然後貼了幾張圖片敷衍了事。

胖爺自己玩得就比較熱鬧,虛擬了一個讀者配對的活動,選品了某本暢銷書,編輯幾段讀者對話,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極力地挑逗了觀者的情緒共鳴,最後放出書社圈讀者配對的招募消息。

無非是包裝和虛假信息而已,這年頭隻要廣告做的好,沒啥騙不到。

打著交友的幌子未必就能收買到人心,但如果其中參雜一些焦慮,裹挾著一些福利,放任一些猜測,未必沒有效果。

情緒,隻是情緒、隻要情緒、隻有情緒。

傲慢、嫉妒、焦慮、憧憬、獵奇等等,情緒的傳染力比想象得更加瘋狂。

手機應用市場裏,交友性質的APP不斷推陳出新,利用大數據貼標簽的方式分類並聚集。人們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動機與秘密,在網絡上隨機碰撞或相互勾引。現實中的人群卻被鎖在固定的表達方式裏,與固定的對象說著固定模式的話,淪為一成不變的日常。

作為群居動物,人類喜歡抱團來尋求安全感和舒適感,同時還喜歡僭越來滿足獵奇感和新鮮感。從線上到線下,書社圈不是用來分類你屬於哪一個圈子,而是讓大家能夠在此碰撞不同生活的圈子,用一個線下的社群去滿足生活拓展的需要。

所謂飲食男女,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