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的這天傍晚,林家村的村口處走來了一背著背簍的漢子。
“阿叔,跟您詢問一下,黃家村的黃書成他嶽丈家如何走?”漢子便是黃書成找來幫忙捎帶開溝器的人。
“你說你要找誰來著?”被詢問的老者總覺得這名字好似有點熟悉,但一時半會卻想不起人來。
漢子隻得再次重複:“黃家村的黃書成他嶽丈。”
老者還是沒想起來,隻得搖頭道:“我不知,你要不再去找旁人詢問吧。”
漢子見狀,也隻能打算再去找另外一人詢問,然正準備離去時,突然想到:“阿叔,那你可知曉你們村做秧馬的那個林家?”
“這我當然知曉了。”老者臉上一下就帶了笑:“你找的就是這家?”
漢子連連點頭:“對,就是他家。”
“那你早說啊!”老者說道:“你瞧見那座山沒,就順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最靠近山腳下的那一戶就是林家。”
待漢子走後,屋內走出一婦人問道:“剛我聽著,似又有外鄉人來詢問林家了?”
“嗯,估摸著跟先前那些人一樣,都是來問秧馬的。”老者回道。
自打林立文把秧馬做出來後,村裏就沒少見一些外鄉人尋來。隻是最近水田裏的稻苗都栽種完了,前往村裏來找尋林家的外鄉人這才漸漸沒了。
尤其最近,連著起碼有兩三天都未見著有人來詢問了,老者剛剛才沒第一時間就往林家身上想。
“讀書人到底是不一樣!”老者又一次感歎道。
“明明是林家大郎聰慧!”婦人卻很不認同:“要不然天下念書的人多了去了,怎的不見他們隨便想想,就能想出秧馬這般好使的農具?”
老者也未與婦人再爭執,畢竟他心裏也是承認這一點的。
想那林家大郎,從未下過地,便能想出秧馬這種好使農具不說,這段時間林家靠著售賣秧馬還掙來了些錢……這些事非腦子聰慧的人是想不出來的。
林家。
從前日開始,林立文每天都在期盼著村裏來人。
等啊等,等到林立文心焦到是不是得找林老頭說說,幹脆讓自己再上縣城一趟去拿之時,終於聽到外麵有陌生口音響起。
“請問這裏可是黃家村黃書成那個會做秧馬的嶽丈林家?”漢子吸取了先前問路的教訓,特意把“會做秧馬”給喊了出來。
“對,正是這裏。”林立文笑著說道:“大哥便是受我二姑夫所托,幫忙送東西來了?”
“是啊!”漢子說著,便把背簍裏麵的東西拿了出來。
林立文欣喜的接過三個沉重的開溝器,跟抱寶貝一樣的抱在懷裏,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的熱情:“辛苦大哥了,快進屋來喝點水歇歇。”
“不了不了……”終於順利的把東西送到,漢子也鬆了口氣:“天色也不早了,我還得趕緊往家趕。”
聞言,林立文便不好再留人了。
一邊道著謝,一邊目送著漢子離去後,林立文立刻興奮的抱著三個開溝器就往堂屋裏走,嘴裏也高聲喊道:“二叔,二叔……”
這幾日在林老二的幫忙下,耬車其他部位全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現在開溝器也到了,今晚上再趕點工,明日耬車便能下地使用了!
從進入四月開始,天氣就一日熱過一日。早上的天氣雖然還是帶著一絲涼意,但卻不再是讓人感到寒冷,而是恰到好處的讓腦袋瞬間清醒。
一陣簡單的收拾後,村民們陸陸續續的扛著農具往地裏趕,又開始忙碌的一天農活。
然今天走在去往地裏路上的不少村民,都瞧見了林老頭在前麵趕著一頭牛,林老大和林老二在後麵抬著一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待有人過去詢問了方才知曉,竟是那林家大郎又想出來一件好使的農具!
有了先前秧馬的例子,不少村民們好奇又滿懷期待的跑去林家旱地去瞧熱鬧了。
此刻,一大群的村民跟先前在水田裏瞧秧馬時一樣,都圍在了林家的旱地裏。他們一邊聽著林立文在那解釋這款新農具,一邊聚精會神的盯著地裏正在給牛身上套耬車的林老二。
但即便是林立文解釋的夠清楚了,還是有人忍不住問道:“大郎啊,你說你想出來的耬車,它一日真能播種十畝地?”